第1595章 調研結束(1 / 2)

李家村的調研結束後,工作組又去了與秦家莊一水之隔的龔家灣。龔家灣比李家村要富裕不少,畢竟這個村落有傳統有傳承,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出過不少的人才,村民文化素養相對要高很多,頭腦自然也更靈活。

何況龔家灣也挨著翠霞山脈,旅遊資源他們也占了不少光,村裏不少人家都利用自家空餘的房屋開了農家樂和小旅館,旅遊旺季生意十分的火爆,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人家擁有了小轎車。

說穿了,現時代的大環境還是很不錯的,隻要勤勞肯幹,腦子夠用,就算是沒有什麼大本事大才能,發家致富也是可能的,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這比任何時代的環境都要好得多。

所以從龔家灣調研出來,王洪文和戚海帆等人感覺神清氣爽了許多,心氣高漲,仿佛看到了徹底扭轉白山地區經濟現狀的希望。他們也開始堅信,隻要方法得當,政府引導得力,白山地區一樣可以迅速脫貧致富,大部分人家都過上小康生活。

從龔家灣出來已經快四點中了,工作組終於來到了這次調研的最後一站--秦家莊。秦家莊自然是東橋鎮所有村落裏經濟發展勢頭最好,也是最富裕的村落,人口也最多,足有近一千戶人家,五千多人口。秦家莊自然是以秦姓為主,莊內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戶主都姓秦,百分之三十多是其它姓氏。

這些旁姓的人來源可就雜了,有搬遷過來的,有逃荒過來的,還有後來家中出事改了姓氏的。因為秦氏一脈在秦家莊過於強勢,其它姓氏的擔心受欺負,所以聯合起來,十多年前他們也修建了自己的宗祠,莊內的人死後進宗祠,都有一個牌位。這個宗祠就修建在距離秦氏宗祠上百米遠的地方,修建得也很氣派,試圖以此來跟秦氏一脈對抗。

可惜因為旁姓太雜太多,又沒有統一的文化傳承,人心比較亂,始終也沒成太大的氣候,更別提跟秦氏一脈對抗了,莊內絕大部分大事還是秦氏一脈說了算,他們自己選出來的族長因為處事不公,自己人都不怎麼認,反而很多人認秦明月這個族長。

不過不管怎麼說,旁姓也受了秦氏一脈文化傳承的熏陶,文化素養也相對較高,能人輩出,這些年家家戶戶的日子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

秦家莊的調研就簡單的多了,各家各戶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村主任秦大寶也沒組織村民出來夾道歡迎,隻是帶著村委的委員們在村口迎接了一下,然而分派任務,每個村委領著市裏的幹部去農戶家裏走訪調研。

秦風也很輕鬆,帶著戚海帆等人去了幾戶村民家裏,大概介紹了一下,然後讓他們跟領導們彙報談心。秦家莊的人這些年見過的大幹部多了,到這裏旅遊的人什麼人都有,也都算是見過了世麵,見到市委書記市長什麼的也不怯陣,坐下來就侃侃而談。

秦家莊的調研一直持續到下午六點鍾結束,工作組的人跟中午一樣,仍然是在農戶家裏用餐。不過秦家莊的夥食就好多了,很多人家都開著農家樂,飯菜的水平一點不輸給外麵的飯店,這頓飯工作組的人就吃得舒服多了。就算是王洪文戚海帆這些嘴刁的,吃著也沒毛病,因為中午的飯菜實在是難以下咽,晚飯每個人都多吃了兩碗,吃完飯一個個打著飽嗝,心滿意足坐上車返回銀城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