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分歧(一)(2 / 2)

柴榮點了點頭,說道:“其實叔父之所以這樣安排,亦全因為在碰上景龍之後,才定下計來。”趙普忽道:“願聞其詳。”

眼見趙普多番舒緩張趙二人的情緒,向他點了點頭,說道:“叔父早已定下全盤計策,隻是我要知道,景龍及趙兄弟是否還當郭家軍及我柴某人為兄弟?”

張景龍與趙匡胤互望一眼,腦中同時泛起了身在遠方的石重貴,三人於碧春樓中早定兄弟之誼,決意要助其東山再起,實不欲另投別軍,可是眼下既不願與柴榮明言,張景龍便要開言推辭,就此往找石重貴。

“隻要郭家軍所在所為,乃是為天下的百姓謀福祉,我兄弟二人甘效犬馬之勞!”

張景龍一愕,望向趙匡胤,隻見他神色凜然,不似隨口敷衍,柴榮一拍桌子,壓低聲音,喝道:“好!叔父早有計策,為怕日後劉知遠會再跟契丹聯係,禍延中原,在其稱帝之後,便會藉詞晉見,把那廝宰了,再以景龍的人皮麵具裝扮成劉賊的模樣,慢慢的把其軍力接管,與郭家軍合拚,再收複史弘肇等人,統一中原,方可免老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趙匡胤與趙普聽罷,沉吟不語,張景龍緩緩地道:“郭家軍高手無數,又何需找上我兄弟二人?再者我已武功全失,也幫不上忙。”柴榮搔了搔頭,苦笑道:“景龍這次的橫禍,叔父怎也估計不到,但即使要行刺劉賊,叔父也不會讓身上有病的你以身犯險……”轉過頭來,望著趙匡胤,說道:“這次我們計劃的重心,卻是趙兄弟你。”

趙匡胤一怔,渾不知他言中所指,柴榮微微一笑,說道:“無巧不巧,在下道聽途說,據聞趙兄弟不久之前,曾與劉知遠有點梁子,未知是真是假?”趙匡胤“啊”了一聲,張景龍卻心中一震,心想莫非二人與石重貴的關係,已為郭威所識?

但柴榮卻沒有察覺二人所想,侃侃而道:“郭家軍中的線眼報稱,月許之前,鄭州穎昌府碧春樓中,曾有人自認乃黃泉冥龍古厲生,而我們放在劉賊軍中的細作又傳回消息,當天劉賊不知何故,竟率眾到了那裏辦事,卻為一擅使爪法的年青高手所阻,鬧了個灰頭土臉而回,我和叔父略一思索,即推敲出那是景龍與趙兄弟,對不?”

趙匡胤略一定神,點頭道:“對,當日我恰巧與師妹路經該地,劉知遠卻收到錯誤線報,到碧春樓中說要擒拿重犯,我氣不過樓中一眾平民雜役遭人欺壓,遂以言語擠兌,使其一手下與我單打獨鬥,僥幸鬥了個不勝不敗,劉知遠眼見既沒有犯人的縱影,乘勢便帶人離去。”

柴榮聽罷奇道:“劉賊為人表麵上雖道貌岸然,但內裏記恨小氣,霸道專橫,即使抓不到人,應該亦絕不會放過趙兄弟及滿樓之人。”趙匡胤搖了搖頭,答道:“劉知遠可能從對拆的武功之中,看出了我師承所在,他稱帝在即,當然不欲開罪少林大派,因此不再追究罷了。”柴榮的神色尚自遲疑,口中說道:“想必如此。”

趙普忽地說道:“郭公爺與柴少帥乃是想向劉知遠報稱拿到了趙兄弟,知道他曾得罪劉知遠,此人小氣記恨,想必會欣然召見,到時見機行事,郭公爺跟大夥兒一湧而上,宰掉劉賊,對不?”柴榮橫了他一眼,緩緩地道:“趙大爺很厲害的心思。”趙普忙道:“不敢!”

“不行!”

柴榮一愕,看著張景龍,隻見他麵露堅決之色,淡淡地道:“為何?”張景龍尚未回答,趙普卻道:“我卻認為此計大有可為。”他不知道趙匡胤早與石重貴有言在先,侍其為君,聽見郭威的計策之中,雖名為解救萬民,但當中大有取劉知遠而代之的意思,因此更欲趙匡胤能豎立戰功,在郭家軍中占一席位,於將來大有好處,眼下眾人意見不一,三人的目光,全都投向趙匡胤,靜觀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