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追封(1 / 2)

2010年的春天,來的是那般的快。似乎就在轉瞬間,我就從2007年秋天那個剛剛踏上帝都城土地的無知大一小青年,變成了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四學長。

X大大四基本已經沒有課了,從去年秋天開始,我的同學們就已經紛紛出入社會尋找實習的機會了。根據我看過的報道統計,2010年這一屆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人數高達六百三十萬,再一次刷新了共和國的新紀錄。

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我記得海城市全市三區一縣總人口才剛剛一百萬。自從九十年代教育變成一個產業鏈以後,專家的節操似乎也隨之消失了。年年都有好些個專家跳出來呼籲應該重視教育改革了,可是轉過頭去他們就立馬建議教育部繼續擴招。

而在這六百多萬的滾滾人流中,我所學的專業應該是大學專業中最為坑爹的專業。旅遊管理,美曰其名為朝陽產業。這話從我大學填寫誌願的時候到鄰近畢業的現在,這話依舊沒改變。可我們這些學了旅遊管理的學生終於意識到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我們丫的被坑了!

旅遊管理作為一個帶著服務性質的專業,它的就業方向非常窄,主要是麵向導遊、旅遊局、景區還有酒店方麵的。但是身為一個在高考中能夠考上X大這種重點大學的天之驕子來說,誰會願意去幹這些起薪兩三千而且低聲下氣的體力活呢?特別是看著別的專業,比如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隨便去個網絡公司就能五六千起薪的時候,那心裏的悔恨可就深了。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這話放在我們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身上真的沒錯——我們本來可以成為高富帥、白富美的命運,一踏入這專業畢業就成了一名“光榮”的服務員了。這裏特別要解釋的是:我並不是歧視服務員,隻是花了那麼多年時間精力金錢好不容易上個大學,卻要從幹體力活的服務員做起,這放誰身上也不甘心吧?

幸好和我那些苦逼的專業同學不同的是,在大一那年我意外地上了一回塔山,陰錯陽差地拜在蓬蒿道人門下修習道術。在這個時候,我已經是一名記錄在公安部名下的警察叔叔了。

因為沒有課,我和包蜀黍直接搬進了帝都白雲觀——這裏也是公安部靈異小組總部的辦公地點。

其實靈異小組並沒有它的名字聽起來那麼恐怖,坐落在風景不錯的景點白雲觀裏的公安部靈異小組其實是個非常不起眼的所在。隻有一個大的辦公室,以及四十多名正式的工作人員。

靈異小組最高領導人有三個,分別是一個組長和兩個副組長。那組長自然是由我的師父道教協會會長蓬蒿道人來擔任,而另外兩個副會長也是道教協會的兩個副會長兼任的,他們是周元子道長和元深道長。

元深道長和蓬蒿道長歲數差不多,是西北道教領袖人物,他性格寡言嚴厲,對下屬要求頗嚴,我們這些年輕人都不太喜歡他。

而另一位副組長周元子道長便是我拜師當日將師父叫走的那個副會長,他是個慈眉笑目的老頭,年齡剛剛六十歲。據說是下一屆道教協會會長以及靈異小組組長的接班人,從年齡來看,他也是整個道界裏麵最適合的人選。我師父蓬蒿道人和元深都已經七十多歲了,是那種即將退休的老人。而周元子年富力強,正是往上奮鬥的年紀。

在三個組長下麵,靈異小組總部有著四個小隊,每個小隊分別為十人。三個組長分別兼任著一個小隊隊長,剩下的一個小隊長眼下則是空缺著,前任隊長趙誌剛在不久前的一次任務中不幸犧牲了。

隻有一百二十多平米的大廳內,此刻正坐著四十來號人,他們統一身著著黑色長袍,麵對正堂而坐。這四十來號人是靈異小組在帝都總部的全部人員了,就是他們在某一方麵守護著帝都兩千多萬人民的安全——當然這些功績是不為人所知的,就連剛剛犧牲的趙誌剛隊長,也隻能在記錄中被寫成一名在救火中犧牲的救火隊員了。

堂上三把座椅上正坐著三個身影,劇中而坐的那位清瘦老人是我的師父蓬蒿道人。緊貼在我師父左邊手坐的一位須白發白、身形略微有些發福的老人是元深道長,而坐在師父右邊的則是周元子周道長,和老邁的蓬蒿道人以及元深道長不同,正直壯年的周元子道長看起來又光滑麵,滿臉精光,完全不像一個六十歲的老人,反而像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