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村鎮基層檔案基本架構研究(1 / 2)

村鎮基層檔案基本架構研究

文化論壇

作者:劉寶鍾

1、前言

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村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加快農村農業信息化進程,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於促進我國農村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縮小“數字鴻溝”,建設“全麵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我國在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農民信息意識不強,信息需求不強,農村農業信息流動不及時,致使農村農業信息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從而降低信息的利用價值以及農民利用信息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村信息化進程。

隨著技術的發展,農村信息化發展日益朝著集成化、專業化、網絡化、多媒體化、實用化、普及化、綜合化、全程化方向發展。自2007年開始,團隊一直從事麵向重慶城鄉統籌的信息技術應用與服務能力研究,並取得了一係列重要成果。本文對農村基層信息資源共享技術進行了廣泛研究,並取得《村鎮基層檔案基本構架》。

2、村鎮基層檔案的基本概念

村鎮基層檔案室村鎮組織機構對農村基層管理(土地資源、產業化項目、社會救助等)過程的規範、科學記錄,是以村鎮組織機構管理工作為主線,涵蓋農村人口管理、組織機構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社會救助管理、產業化項目管理服務、返鄉農民工管理、村鎮集體資產管理等相關信息資源,滿足村鎮基層組織信息管理、決策需要的檔案管理。

3、村鎮基層檔案的特點

1)內容全麵。村鎮基層檔案記錄貫穿村鎮管理全程,內容涉及麵廣,數據量大。

2)動態高效。村鎮基層檔案的建立和更新與村鎮的日常管理工作緊密融合,村鎮基層檔案相關信息及時采集、整合和動態更新。

3)標準統一。村鎮基層檔案的記錄內容和數據結構、代碼等都嚴格遵循統一的國家規範與標準。村鎮基層檔案的標準化是實現不同來源的信息整合、無障礙流動和共享利用、消除信息孤島的必要保障。

4、村鎮基層檔案的基本內容

根據村鎮基層檔案的基本概念和係統架構,村鎮基層檔案的基本內容主要由村民基本信息、村鎮基層組織記錄和村鎮基層管理記錄三部分組成。

1)村民基本信息

包含人口學和社會經濟學等基礎信息。主要有:

①人口學信息:如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身份證件、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政治麵貌等。

②社會經濟學信息:如戶籍性質、職業、年收入、聯係地址、聯係方式等。

③社會關係信息:如配偶情況、子女情況、父母親情況等。

④家庭整體信息:如戶主、家庭年收入、家庭農田占有情況、家庭住房情況、外出務工人數、留守兒童情況、計劃生育情況、所屬村鎮情況等。

⑤建檔信息:如建檔日期、檔案管理機構等。

2)村鎮基層組織記錄

村鎮基層組織記錄有:

①基層組織管理:自然情況(如交通狀況,主要作物),社會情況(如人口情況,負責人,聯係電話),經濟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