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晶晶這時忍不住問道,“陳伯伯,那你說別的流派呢。”
陳京點點頭笑道,“別慌,我會給你們講解呢。”說著他引著他們走到了幾張同樣是黑白照片前,說,“你們看,這就是我要給你們說的第二種流派的作品,印象派攝影。”
“印象派攝影?”三個人同時叫了一聲。
錢小多驚訝的說,“陳叔叔,你說的是不是像莫奈創作出的那種印象派畫作呢。”
陳京笑了笑說,“你真是個學畫畫的出身啊。這個印象派隻是名字相似而已。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而已。一八八九年,英國舉辦了法國印象派繪畫的首次展覽。繪畫主義派攝影家羅賓森在其影響下,提出\"軟調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美\"的審美標準,提倡\"軟調\"攝影。該流派是繪畫印象派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開始,他們運用軟焦點鏡頭進行拍攝,布紋紙洗印,追求一種模糊朦朧的藝術表現效果。隨著\"溴化銀洗相法\"和在顏料中混入重鉻酸膠洗相紙法的出現,印象派作品從對鏡頭成象的控製發展到暗房加工。他們提出\"要使作品看起來完全不象照片\",並且認為\"假如沒有繪畫,也就沒有真正的攝影。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印象派攝影家還用畫筆、鉛筆、橡皮在照片畫麵上加工,特意改變其原有的明暗變化,追求\"繪畫\"的效果,如拉克羅亞在一九零零年創作的《掃公園的人》,就象是一幅畫在畫布上的炭筆畫。印象派攝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喪失了攝影藝術自身的特點,所以有人又把它稱之為\"仿畫派\"。可以說它是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個分支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調子沉鬱,影紋粗糙,富有裝飾性,但缺乏空間感。其著名攝影家有杜馬希、普約、邱恩、瓦采克、霍夫梅斯特兄弟、杜爾柯夫、埃夫爾特、米尊內、辛吞、奇裏等。”
錢小多這時發現牆上的幾張照片看去的確很粗狂,看去讓人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
陳京繼續往前走了一些,看了一眼牆上的照片,說,“第三種是寫實攝影。其實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麵中的每一個細節,隻有具有\"數學般的準確性\",作品才能發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A.斯蒂格利茨曾說:\"隻有探討忠實,才是我們的使命。\"另一方麵,他們又反對象鏡子那樣冷漠地、純客觀地反映對象,主張創作應該有所選擇,對所反映的事物應該有藝術家自己的審美判斷。著名寫實攝影大師劉易斯.海因就說過這樣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應加糾正的東西;同時,要反映那些應予表揚的東西。\"可見他們崇尚藝術應該\"反映人生\"的觀點。他們敢於正視現實,創作題材大都取於社會生活。藝術風格質樸無華,但具有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最早的寫實攝影作品當推英國攝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於1853年拍攝的那些火棉膠紀錄片。稍後,則是羅斯.芬頓的戰地攝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傑克遜的黃石奇觀。1870年以後,寫實攝影漸趨成熟,開始把鏡頭轉向社會,轉向生活。如當時的攝影家巴納多博士就拍攝了流浪兒童的悲慘境遇,而震動了人們。由於寫實攝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認識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漸在新聞領域中占據了自己的地位。九十年代美國攝影家雅穀布.裏斯關於紐約貧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這方麵的奠基作品。隨後,寫實攝影家人才輩出,作品都以其強烈的現實性和深刻性而著稱於攝影史。例如英國勃蘭德的《拾煤者》;美國R.卡帕的《通故的法國女人被剃光頭遊街》;法國韋絲的《女孩》等等,不勝枚舉。”
陳京說完,並沒有繼續往前走,接著說,“第四種 是自 然 主 義 攝 影。一八八九年,攝影家彼得.亨利愛默生鑒於繪畫主義創作的弱點,發表了一篇題為《自然主義的攝影》的論文,抨擊繪畫主義攝影是支離破碎的攝影,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創作靈感。他認為,自然是藝術的開始和終結,隻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藝術,才是最高的藝術。他說,沒有一種藝術比攝影更精確、細致、忠實地反映自然,\"從感情上和心理上來說,攝影作品的效果就在於感光材料所記錄下來的,沒有經過修飾的鏡頭景象。\"該派另一位大師A.L.帕邱說得更明確:\"美術應該交給美術家去做,就我們攝影來說,並沒有什麼可借重美術的,應該從事獨立性的創作。由此可見,這種藝術主張,是對繪畫主義的反動,它促使人們把攝影從學院派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對充分發揮攝影自身特點有著促進作用。這一流派的創作題材,大都是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由於自然主義攝影滿足於描寫現實的表麵現實和細節的\"絕對\"真實,而忽視對現實本質的挖掘和對表麵對象的提煉,一句話,不注意藝術創作的典型化和藝術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實質上是對現實主義的庸俗化。有時會導致對現實的歪曲。這一派著名的攝影家有德威森、威爾欽遜、葛爾、搔耶、薩特克利夫等。第五種是抽 象 攝 影?。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裏解放出來\"。初期,用無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攝體\"的細部紋理和豐富影調,製作成僅表現其形狀的\"光圖畫\"。後來發展到或運用光線,或剪輯集錦,或中途曝光,或拍攝時震動照相機使被攝體形象在底片中的結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變畫麵的表麵結構,改變被攝物體的原有形態和空間結構,力圖使用所謂形式、影調(色彩)和素材的\"絕對抽象的語言\",使被攝物體轉變成某種不能辨認為何物的線條、斑點和形狀的結合體。以表現該派藝術家奉為圭臬的所謂人類最真實、最有本質力量的潛意識世界。在作品中,被攝物體隻不過是被藝術家借來隨心所欲地產生表現自身想象和個性\"旋律\"的音符。抽象攝影的發軔者為泰爾博。開始時,作品畫麵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認性。至一九一七年攝影家科班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攝的《波爾多畫報》就已完全不可辨認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畫家莫荷利納基在曼瑞等人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並從理論上予以確立。隨後,抽象畫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進了顯微攝影和X光攝影,從而大大擴大了抽象派攝影的表現範圍,豐富了攝影藝術的語言,建立了自己的藝術體係,並風行於歐美等國。該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寧格、安真蘭特、佛萊泰、溫隙斯特、格連巴晤、夏德和布留奎爾等。第六種是主 觀 主 義 攝 影 。主觀主義攝影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比抽象派攝影更為\"抽象\"的攝影藝術流派,所以又稱作\"戰後派\"。它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其創始人是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他認為,\"攝影是本來具有發揮自己能力的寬闊領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作用。但目前卻成了一種機械的寫實主義\"。於是提出了攝影藝術主觀化的藝術主張。極力主張攝影藝術的終極應該是提示攝影家自身的某些朦朧意念和表現不可言傳的內心狀態和下意識活動。\"主觀攝影就是人格化、個性化的攝影。\"這便是該流派的藝術綱領。主觀攝影的藝術家們極度強調自己的創造個性,蔑視一切已有藝術法則和審美標準。該派理論家公開表示,\"主觀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圖象藝術,而是一種自由的不受限製的創造性藝術。\"\"我們可以任意使用技術手段去創造照片。其特點是:? ? 1 畫麵有\"具象\"和\"抽象\"兩種,不論何種造型形式,自我意念的表現是其最終目的。畫麵中的一切隻不過是攝影家表現自我的\"載體\"而已。? ? 2 充分利用鏡頭的透視特性,把被攝體從現實中\"剝離\"出來,\"移\"到畫麵上去,--即使用鏡頭的某些光學性能,把客觀的物體加以改造,使之成為意念的\"物化體\",從而在畫麵中組合成創造出自己的\"世界\"。而這世界往往是荒誕、神秘的,或者是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 ? 3 利用近攝手段清晰而又強烈地強化和突出表現物體的某一細部形態。? ? 4 運用暗房技法,把被攝對象原有的豐富影調簡化,將自然、平凡的關係轉換成強烈的視覺關係。? ? 5 利用曝光手段(如多次曝光、連續閃光),使被攝體從時間概念中分離出來,能動地把時間概念和空間位置加以調換。? ? 其著名的攝影家除奧特、斯坦內特以外,還有傑.施莫爾、肖.範歐坎、蘭.佩恩、莫.弗克爾特、本章光郎和崛內初太郎等。第七種是超 現 實 主 義 攝 影 。超現實主義攝影為達達派沒落時期出現於攝影藝術領域中的一種流派,興起於本世紀三十年代。這一流派有著較為嚴謹的藝術綱領和藝術理論。他們認為,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去表現現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務,而現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因而,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變態和夢幻便成了超現實主義攝影藝術家們刻意表現的對象。攝影中的超現實主義者也象達達派攝影家一樣,利用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畫麵上將景象加以堆砌、拚湊、改組,把具體的細部表現和任意的誇張、變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誕而又神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