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少許的軟化,抵扣了巨大的應力變形,使得材料能不被應力撕裂。
在黃色的油漬開始出現後,陳剛迅速的把刀身浸入另一個水池的油裏去。這是為了防止材料內部的餘熱過渡擴散,導致零件軟化過度。
為什麼放油裏冷卻,而不放回水裏去呢?
油作為冷卻介質,最大的好處就是:油的流動性差,散熱能力低於水。
流動性差,散熱能力低。這個特性使得刀身的餘熱降溫的速度被減緩了少許。減緩的這個速度正好抵消了大麵積形成馬氏體硬化層以後產生的巨大應力撕扯給刀身帶來的傷害。
這樣的淬火方式,最終達到了兩個目的:一、刀身材料幾乎全部或者大部得到了奧氏體軟化,然後這些軟化組織得到了馬氏體硬化的加強,硬度全麵提升。二、通過在Ms臨界值的應力消除,大大的釋放了硬化過程中產生的應力,避免了材料被撕裂。並且,通過油這種冷卻介質,放緩了馬氏體形成後的繼續硬化速度,大大減緩了硬化過程中的應力釋放的傷害。
完成了上述的工藝路線後,這個時候的材料淬火已經基本達到了陳剛的要求。最後時刻,陳剛把刀身放入爐膛中重新烘烤三十秒鍾,這又是為什麼?
低溫回火!
低溫回火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殘餘的應力。
即便按照陳剛之前的辦法操作到完全冷卻,大部分的應力已經被去除了。然而,畢竟在油冷過程中,依然會產生少量的應力,這種應力雖然不是什麼重要的缺陷。但是,當刀具受到劇烈碰撞的時候,這種殘餘應力依然可能會給刀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所以,借助餘火加溫三十秒,使得刀身的溫度回升到280度以下,200度以上的溫度,再任由自然空氣冷卻釋放殘餘應力。
這樣加工後的中碳鋼,無論是硬度、韌性都是一個比較取中的範圍。其性能真正的達到了這個時代的巔峰!
綜上所述:
大明鍛工的方法是:700度出爐---水冷。
陳剛的方法是:910度出爐---水冷---550度出水---油冷---低溫回火
姑且不論科學與否,光是看字數,都明顯體現出陳少爺的方法,果然牛叉!
陳剛一番唾沫橫飛的專業化解釋後,定睛一瞧。
在場所有人都傻眼了。
“啥叫回火?”
“臨界值是啥玩意?”
“奧啥體硬化?馬體軟化?什麼東西來的?”
不明覺厲啊!
少爺果然神奇!
家丁們各種崇拜,鍛工們各種不解。
陳剛撓撓頭,知道自己過於超前了。
想了想,陳剛讓一眾鍛工用手指蘸著方才自己冷卻用的水嚐一下。這一嚐,眾鍛工愣了。
啥?鹹的!
陳剛嘿嘿一笑:“各位,解釋太多,你們也聽不懂。簡單來說,以後的淬火就按照本少爺的方法來。”
說著,指著鹽水池解釋道:“鹽水。以後的淬火,必須用鹽水!為什麼用鹽水?給你們簡單解釋一下。鹽水在高溫的作用下,會在燒紅的刀體表麵產生微量爆炸,這種爆炸會破壞水汽隔膜,加速冷卻效果!這就是鹽水淬火的最大優勢!”
然後,又指著裝有油的水池道:“鋼材冷卻到將將暗紅色要熄滅的時候,迅速取出,轉到油池子裏冷卻。這是為了讓刀不會因為冷卻速度過快而發生斷裂。”
最後,指著爐膛說道:“用油冷卻後,放進爐膛裏,用餘火低溫回火三十息。這個叫回火,低溫回火!低溫回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應力,防止刀身過脆而斷裂。明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