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前膛槍(2 / 3)

這麼摳,還隻是第一道的粗加工。光是這一道工序,理論上就需要連續不停的加工將近18個小時!但是,中途的退出刀具(越到裏麵,退出越頻繁,平均每加工8-10mm就必須退出一次),清理堆積的鐵屑,刀具按照這樣的加工強度,最多7-8小時就要更換刀具……一連串的輔助用時下來。

兩天!換人不換機,兩天才能粗加工出一根槍管的粗坯出來。這是利用機械加工,如果是人力加工,去扣這麼一根鋼棒……陳剛沒想過,他沒發瘋。

槍管內孔粗加工出來後,馬上精加工麼?不行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更換夾具或者機床,以內孔定位,加工外圓。同樣的走刀,同樣的轉速。這個加工的速度快一點,不用考慮退屑的問題。這裏又是一天。粗加工完了外圓,接著就是精加工外圓,又是一天。

到了最後,開始精鏜孔,兩天。

鉸孔,又是兩天!

也就是說,哪怕采用流水線加工,也要五台設備同時開工,兩天的時間才能出一根槍管。而且,這還是批量生產的速度。首件生產就是8天的時間。

事實上,當大明朝第一根合格的半成品槍管造出來以後,已經是半個多月後的事情了。

每天,陳剛最少七個時辰呆在車間裏,除了回去洗漱睡覺,連吃飯都是呆在現場不停的培訓,指導工人操作。

通過半個月的拚命,一根筆直圓滑的槍管半成品拿在陳剛的手裏。

槍管外圓通過精車以後,細密的紋理幾乎用手摸都感覺不到加工的痕跡了,隻能在良好的光線下辨認出加工後的痕跡。內孔壁則是黑幽幽的,在光線折射的部位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用一根一指長的標準塞規從這頭放入,輕輕搖晃,無明顯鬆動。然後傾斜到20度角,刷的一下,塞規輕鬆的從另一頭滑落。順暢,無阻滯。

陳剛咧著嘴,笑著幻想那槍口火焰噴射瞬間的絢爛。

槍管內壁、外圓都加工出來後,最後的工序就是堵住其中一頭。這個簡單了,有了車床,挑個螺紋出來,擰個堵頭進去,再打個眼,捶進一根定位銷子,順便再在槍管的側壁鑽個米粒大的孔,孔口部分倒個大角。再把這根槍管通過鍛造出來的鋼帶,死死的箍在槍托上。這把精工細作的前膛槍製作完畢。

按照前膛裝藥的方式,裝好火~藥,放入間隙配合良好的鉛彈,用重錘壓結實後,用團好的紙條輕輕壓入,防止鉛彈掉落。

槍托後端上部安裝了一個擊錘,擊錘的錘尖正好在槍管上部鑽出的小孔正中,整個擊錘的捶尖的形狀與小孔的倒角一樣。擊錘被高碳鋼製作的彈簧片頂住。將擊錘掰開就可以卡住扳機上的掛機後固定住。

掰開了擊錘露出引火的小孔,在小孔內插入一個一頭用紙片包裹住的火藥塊。這個火藥塊是用濕藥法捏成的,壓入一個與小孔形狀一樣的模型裏,取出後陰幹而成的。類似一個大頭釘子的形狀。

釘子部分是引線,大頭部分就是火~藥塊。塞入這個玩意後,隻要扣下扳機,擊錘會狠狠的撞擊在火~藥塊上,然後引爆這個火藥塊,再通過引線點燃槍膛內的火~藥,推動鉛彈射出槍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