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院長心裏暗暗嘀咕,感情這個袁縣長連埃博拉病毒都不了解,那又何談加入研究團隊呢?
但是他不敢質疑,聽滕玉芝這麼說,他就說道:“好的。”
想了一下,梁院長說道;“埃博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這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
“世衛組織將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級定為4級,而愛滋、非典為3級,級數越大防護要求越嚴格。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隻有5天至10天。”
袁天南聽到這就說道:“那這個病毒的死亡率究竟有多高,引起的具體症狀是怎樣的?”
梁院長說道:“1976年在蘇丹流行時,病死率為53.2%;在紮伊爾、就是現在的剛果(金),病死率高達88.8%。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級病毒!”
“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時後便不治身亡,而且他們都死得很難看,病毒在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多個器官,使之發生變形、壞死,並慢慢被分解。”
“病人先是內出血,繼而七竅流血不止,並不斷將體內器官的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後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照顧病人的醫生護士或家庭成員,和病人密切接觸後也會被感染,有時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蘇丹流行時,與病人同室接觸和睡覺者的感染率為23%,護理病人者為81%,醫院內實驗人員感染和發病也有好幾起。”
“我的老天!”袁天南感覺到一陣寒意升起來,雞皮冒得更高了,他摸摸手背後問道:“您是說,感染埃博拉病毒後,人體會從內髒開始壞死?”
梁院長說道:“是的,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後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後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等出血等症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這種病毒,沒有疫苗注射,也沒有其他治療方法,實際上幾乎是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醫生的話來說,感染上埃博拉的人會在你麵前融化掉,唯一能夠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經感染的病人完全隔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