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瞞天計劃(1 / 2)

進入21世紀後,電影票房的收入,在電影總體收入中的占比會越來越降低。

而周邊收入,則會逐漸成為電影後期收入的主力。

以動畫電影著稱,主攻青少年市場的迪士尼,就是這種變化的最大得利者。

類似的,還有擁有變形金剛版權的孩之寶。

到了後來,更產生一種拍電影就是為了賣周邊的歪風邪氣。

這雖然有點兒誇張,但是,周邊收入的重要,卻是不可厚非的。

製片商們可以允許知名導演和超級巨星們染指票房和dvd有關的收入,卻絕不會允許他們染指其他周邊的收入。

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而《哈利波特》係列,更是如此。

夏洛特現在,就瞄準了這裏——

羅琳的小說本身,體係最完整,想象空間也最大,可是卻很難產生太多周邊收入。

畢竟,無論是魔杖還是霍格沃茲的校服,光靠腦補,可是沒法將其做成真實的物品的。

隻有將其影像化,才能開拓出周邊市場來。

而影像化,又有高低之分。

最好的,當然是像夏洛特原本世界的《哈利波特》係列那樣,按照原著製作出品質精良的真人電影。

——這是推廣效果最好的方案,但同時也是成本最高,最費時費力的方案。

其次的,就是動畫化了。

這方麵,玩的最熟練的,得數日本方麵。

島國的動漫產業非常發達,他們有非常成熟的原著漫畫-電視動畫-真人電影三級跳結構。

——每跳一級,作品的影響力就會擴大一圈,同時周邊產品的範圍也會越來越廣。

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方麵在ip開發方麵,也逐漸學會了這一套。其中玩的最熟練的,同樣是某個南極生物。

至於美國,雖然文化產業同樣發達,更有dc和漫威等曆史悠久的漫畫產業巨頭存在,但他們對畫質比較低的電視動畫一塊,重視程度卻比較一般。

——即使幾乎每個有點兒名氣的超級英雄都有動畫版本存在,但影響力卻都比較一般。

然而,這並不是說美國的電視動畫產業就不賺錢。

事實是,每一部能夠在美國電視台上播放的電視動畫,幾乎都跟其他的長壽美劇一樣,一播放就是幾季甚至十幾季。

——一季基本就意味著一年。

這期間,相關的周邊收入,甚至會超過很多真人電視劇集。

——動畫片嘛,賣周邊自然比真人版的要更容易。這點看迪士尼在電影周邊市場上的大殺特殺就可以了。

至於為什麼美國的電視動畫產業一直聲名不顯,夏洛特覺得,可能與美國的電影產業太過變態有關。

沒辦法,為了美元,好萊塢的編劇、導演和製作人們,幾乎一年到頭都在琢磨有什麼適合改編成電影的作品。

——畢竟,有原著打底,改編作品的安全係數是遠大於純粹的原創作品的。

這是一個很讓人無奈的現實。

而更讓人無奈的是,因為好萊塢從業者們那鬣狗一樣變態的商業嗅覺,導致北美本土的文化作品,無論漫畫也好小說也好,往往還沒有來得及進入製作電視動畫的階段,就直接被好萊塢買走了。

——也就是說,美國過去強大的電影產業,直接擠壓了電視動畫產業的生存空間。

在美國,正常的ip開發流程變成了原著-電影-電視動畫,也就是說,隻有經曆了成功電影的加成之後,為了進一步開發周邊市場,才會有電視動畫。

這方麵,有很多例子——

《星球大戰》前傳之後,產生電視動畫版的《克隆人戰爭》和《義軍》係列;

而《馴龍高手》,也是在電影成功後,誕生了相應的電視動畫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