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放火金腰帶,這可以說是美國電視圈提升收視率的傳統法寶。
——簡單來說,一旦收視率不行,就選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發便當,往往便能收到奇效。
從這個角度來說,夏洛特原本時空中,以《冰與火之歌》改編的《權力的遊戲》,連主角都不放過的作風,收視率爆棚也是正常的。
而這,可不隻是改編電視劇後才誕生的風格,實際上,馬丁老爺子的原著就是這個調調。
——早在改編成電視劇之前,“殺與艸之歌”的大名就盡人皆知了。
在一般的作品中,不管是爽文還是虐主的,主角的生命安全一般還是能得到保證的。
可在維斯特洛大陸上,以誰的視角展開故事,基本也就意味著誰的生命已然如同風中殘燭了。
夏洛特還記得自己最早閱讀《冰與火之歌》的時候,原本看到故事以奈德·史塔克的視角展開,還以為這位很有主角設定的家夥應該就是主角呢——結果奈德的腦袋很快就不在脖子上了;
那個時候,夏洛特心中是何等的“臥了個槽”……
之後,故事中為父報仇的羅伯·史塔克一時間英明神武,又玩起了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經典橋段,這讓夏洛特終於覺得自己找到了正確的故事打開方式。
然後,血色婚禮開始了——
史塔克家族的主力全滅,“少狼主”羅伯也被直接捅死掛起來風幹了……
這讓夏洛特覺得《冰與火之歌》其實是不是一個惡人的故事了。
可之後,先是作得神厭鬼惡的喬弗裏大帝掛了,接著前幾部霸氣側漏的泰溫老爺子也沒得到善終。
要不是開掛的龍媽和攢了半輩子人品始終得以不死的小惡魔還算堅挺,夏洛特真的懷疑,馬丁老爺子寫這部書,是不是就是為了發泄自己在現實中無法被滿足的殺戮欲了……
不過,無論《冰與火之歌》或者說《權力的遊戲》的故事有多少反轉,有多麼適合改變為一向重口味的美劇,但考慮到目前的技術水平,這部劇集要拍攝還是有點兒困難的。
當然,夏洛特手裏有法術特效等一係列作弊的辦法,所以也不能說不行。
但拍攝起來的麻煩還是很多的。
總之,他決定讓威斯伍德先生先去和作者喬治·r·r·馬丁接觸,然後再看該何時將其改編為美劇。
至於說他之前和威斯伍德先生討論的關於《吸血鬼日記》的角色定位問題,夏洛特則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其實,讓《死亡筆記》中正義的l去飾演《吸血鬼日記》開頭邪惡的哥哥達蒙,而讓“killer”穆恩去飾演一開始正直的弟弟斯蒂凡,不更容易惹人關注嘛!而且,確實會很有趣吧!?”
“有趣倒是的確。”
威斯伍德先生點了點頭,最終決定不再跟夏洛特糾纏劇本有關的問題了。
——畢竟,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夏洛特在這方麵的判斷確實很少出錯。
那麼,現在作為他的手下,威斯伍德先生隻要相信並執行就好了。
——在好萊塢混了好多年,職場經驗豐富的製片人先生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
不過,他還是提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據我所知,《吸血鬼日記》是有同名的小說的,你這個故事劇本是改編自同名小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