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鬼神 第689章 狂歡和生命的意義(1 / 2)

雖然控訴奧斯卡的不公,是每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後媒體們的保留節目。但是,說這次的最佳導演不該授予夏洛特的,倒是沒有多少。

——起碼,在夏洛特和查理茲在家中窩到下午才起床後,看到的報紙上是沒有的。

畢竟,從夏洛特崛起之後,尤其是從1995年至今,夏洛特堪稱是好萊塢最具統治力的導演了——

光是年度票房冠軍,他就拿了好幾個;

更不要說,之前他也得過兩三次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在奧斯卡上,年紀雖然不算很大,但資曆卻也蠻深的了;

再加上在如今這個年代,全球票房十億美元以上的電影,還是非常現象級的。

——這種情況,就算奧斯卡和影評人們都普遍更喜歡所謂的“藝術導演”,但夏洛特的得獎,還是實至名歸的。

何況,這次夏洛特的競爭對手中,最強力的也是兩個商業片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與斯蒂文·索德伯格。

——尤其是雷德利·斯科特,這位成名很早的商業片大導演,要不是因為其拍攝的電影成績總是成兩部敗一部的反複波動,再加上奧斯卡一向歧視拍廣告和mtv出身的導演,估計他早就應該拿到奧斯卡小金人了。

當然,這些原因並不會妨礙媒體炒作奧斯卡欠雷德利·斯科特一個小金人。

不過,考慮到奧斯卡“欠”小金人的名單實在太長,債多了不愁,就連馬丁·斯科塞斯這樣一直活躍在一線的老牌大導演都在老實“排隊”……

反正,電影科學與藝術學院是不會在意媒體們的說法的。

——事實上,這屆的奧斯卡之後,媒體上也確實出現了奧斯卡“欠”小金人的說法。

不隻是雷德利·斯科特,就連《毒·品網絡》的史蒂文·索德伯格和《臥虎藏龍》的李安,也一起加入了奧斯卡的“債主名單”。

——媒體們不會質疑獲獎的成功者是一回事,喜歡為失敗者惋惜是另一回事。

——一切都是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

要知道,1994年的奧斯卡上,《阿甘正傳》可是以近乎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了《肖申克的救贖》,統治了那一屆的奧斯卡。

可即使如此,之後為《肖申克的救贖》叫屈的聲音也沒有斷過,每到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後就會被人提到。

——因為確實很多讀者就喜歡這個。

直到二十年後,《肖申克的救贖》通過長線運作,總算收回了全部的製作成本……

——所以,能上奧斯卡的“債主名單”,讓媒體為其失敗而惋惜,並不是沒有意義的。

且不說奧斯卡“欠債”多了,哪天會不會“良心發現”,真的頒發一座小金人,就是頂著“被奧斯卡欠了一座小金人”的名頭,也是有用的。

——無論是名氣上,還是收入上,都是如此。

隻不過,今年的奧斯卡在“欠小金人”方麵達成了一項新的獨特成就——

“今年的最佳導演這個獎項,奧斯卡一口氣欠下了五座小金人!”

記者尼古拉斯·沃克在《洛杉磯郵報》的專欄中寫道,

“正常情況下,這個數量一般隻會有一兩個,四個已經是極限了,而今年,這個數字卻上升到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