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鬼神 第735章 賭神(1 / 2)

即使自己就是導演,並且自己拍攝的每一部電影,自己都是主導者,但是,夏洛特還是得承認,大衛·海曼的話其實沒錯。

在實行製片人中心製的好萊塢,很多時候能夠決定電影成敗的,的確是製片人。

當然,作為導演,夏洛特的看法與大衛·海曼還是略有不同的。

他覺得,製片人能夠決定的,其實是一個電影質量的下限。

而導演能夠決定的,則是電影質量的上限。

——能夠提高上限當然好,但是下限卻決定了電影的基本盤,決定了電影的未來收益是否有保證。

所以,本質上還是為了賺錢的好萊塢製片公司們,才會最終保守地選擇了製片人中心製。

這其實是資本作用下的一種必然選擇。

當然,同樣是製片人,或者說首席製片人,互相之間的權力大小和對電影的影響力大小,也是不盡相同的。

首先,如果劇組的大部分投資,都不是由製片人拉來,或者來自於製片人身後的公司的話,那製片人的話語權就會大幅受限。

尤其是當投資人或投資人的代表,同樣在劇組中時。

——像當初《致命彎道》劇組的威斯伍德先生和夏洛特的前任,那位艾倫·邁克艾羅伊導演之間,就是這樣的情況。

當然,這樣的情況比較極端。

大部分情況下,好萊塢的劇組中,製片人都是絕對的資方代表的。

不過即使這樣,製片人能對電影有多大的影響力,還是取決與參與程度的。

——他們當然手握著最終剪輯權,有一票否決權。

但是,敗事容易,成事卻並不那麼容易。

這個時候,製片人要想最大程度的參與進影片的製作,一般就會盯上編劇的位置。

——很多製片人,尤其是那種專注於一兩個項目,而不同時多開多個項目的製片人,往往也會身兼劇組編劇的工作。

當然,他們並不是那種任誰說一句話,就需要把劇本改個七八遍的編劇小弟。

實際上,他們往往就是說話提需求的那個人……

編劇這個在劇組中權力排位其實很靠後的職務,一旦和製片人結合,就能發揮出極大的能量——

因為製片人如果隻是製片人,那他隻能知道自己想要一個成功能賺錢的電影,但電影具體是什麼樣子,卻還是要依賴於導演。

這給了導演可操作的空間。

而當製片人身兼編劇,對電影的故事走向很清楚,甚至有自己的看法時,那他們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電影了。

這種情況下,導演也不過就是現場拍攝指導而已。

——大衛·海曼和夏洛特以喬治·盧卡斯和《星球大戰》係列舉例子,說的正是這種情況。

對此,夏洛特也是沒有什麼意見的。

——不過,他也知道,導演和編劇結合,同樣能產生這種權力一加一大於二的情況。

隻能說,編劇這個職務,在電影劇組中是一個典型的權力放大器而已。

但是,大衛·海曼的《哈利波特》劇組,其實並不是屬於這兩種情況——

“大衛,你說的沒錯!”

夏洛特笑著道,

“但是,你別忘了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