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突,挎鬥摩托車的排氣管中,黑煙噴射,彭雲的控製之下,它都快飛起來了,在街道上跳躍著。
“要知道這樣,當初我該跟羅軍團長要架直升機的,那就能最快速度的趕到師傅身邊了。”彭雲心中那叫一個後悔啊,恨不得自己給自己一個嘴巴。
當初,羅霄曾經征詢過他的意思,打算給奉天公安局配備十架武裝直升機,而他就有一個名額。
但是,彭雲當時覺得這挎鬥摩托車騎上去拉風得很,因此他就沒有要直升機,而要了輛莫儼然親自參與設計的這種挎鬥摩托車。
說起來,挎鬥摩托車作為城市內的交通工具,的確具有很大的優勢。
莫儼然的這種挎鬥摩托車是從德國軍用摩托車改良更新而來的。因為軍用摩托車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道路適應性好,越野能力強,並且便於隱蔽,車上還能搭載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適用於偵察、通信、聯絡,搭載武器後還可以用來衝鋒陷陣。這些優點使軍用摩托車在二戰中被德軍廣泛應用,從歐洲戰場、北非戰場,到蘇德戰場,到處都可以看到法西斯德軍大量裝備的軍用摩托車。在德軍重型挎鬥摩托車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機槍,攜帶有50發裝3盒機槍子彈和1個備用輪胎、1個備用槍管以及5升備用燃油、打氣筒、千斤頂及隨車工具等。
二戰期間,納粹德軍裝備了數以萬計的軍用摩托車,他們習慣上將軍用摩托車分為三個等級:0.35升以下的為輕型摩托車;0.35~0.5升之間的為中型摩托車;0.5升以上的為重型摩托車。
莫嫣然借鑒的就是德式重型摩托車的設計。
用今天的話來說,德國重型軍用摩托車體現了頗為不錯的人性化設計:
為了照顧寒區駕乘的需要,部分發動機廢氣可以通過一個選裝的錐形排放口噴向駕駛員腳踏板位置,就像專為駕駛員腳部設置的小暖氣;另外一根廢氣導管能為車把提供加熱;還有一根特設的加熱管從車體右側將廢氣引入到挎鬥內前部,環繞一周後排出車外,這樣,挎鬥內的乘員就不會忍受凍腳之苦;
在油箱的側麵,德國還安裝安裝了兩塊塑料護膝,避免了駕駛員膝蓋和金屬油箱的碰撞。除此以外,德軍摩托兵還配備了專用風鏡和風衣,這種風衣十分適用,除了采用防水麵料,風衣下擺還可以用紐扣扣在腿上,儼然是一件封閉的“連褲服”,在泥濘環境和陰雨天氣時,能保證摩托兵的舒適性。
炎黃軍團使用的這種挎鬥摩托車,在設計上采用了這些成功的設計理念,而且還有了改良和提高,所以性能上絕對是更上了一個台階。
想到直升機,彭雲忽然響起來當初說明書上看過的一個功能,因為用不著,所以他甚至早就忘記了這個功能。
一想到這個功能,彭雲立刻手指在車把上一按,一個小小的顯示屏就彈了出來,豎在了他左手的一側。
手指連按好幾下,顯示屏上一個標識閃爍起來,隨即就靜止了下來,而與此同時,在挎鬥摩托車的尾部,一塊擋板無聲無息的移開了,從裏麵伸出來四根噴射管。
手指在車把上的一個紅色按鈕上按下,挎鬥摩托車新出現的那四個噴射管中噴出了橘紅色的火焰,下一刻挎鬥摩托車就咻地一聲在原地消失了,下一刻已經出現在了街口,差點撞在路邊的路燈杆上。
“奶奶的,這功能也太變態了,摩托車簡直變成飛船了。”彭雲被驚出了一身冷汗,手忙腳亂的這才在最後關頭把挎鬥摩托車從路燈杆下扭了出來。
呼的一聲,挎鬥摩托車擦著路燈杆從牆邊掠過,掀飛了一大塊牆皮,然後竄上了另一條街道上。
剛開始,彭雲在控製上實在生疏,因此挎鬥摩托車就仿佛喝醉酒的醉漢,在街道上晃來晃去的,偶爾還會竄到路邊,撞壞兩個垃圾桶,發出了震天的響聲。
街邊的住戶都被這巨大的噪音給驚醒了,他們紛紛推開窗子朝外麵看來,但是根本就看不清是什麼造成的這麼大噪聲,因為他們隻能看到一道黑影在街上竄來竄去的,眨眼間就消失在了街道的盡頭。
“公安局嗎,在興隆大街上出現了一個黑影,速度極快,似乎正在破壞公共設施,你們快來吧。”有人拿起電話,然後撥通了公安局的電話,熱心的報案道。
但是,他怎麼知道,這個破壞公物的罪魁禍首就是奉天公安局的刑偵隊長,城市平安的保護神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