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處理好流通速度和流通增長質量之間的關係,更加注重提高流通增長質量
強調高速度、快速度是我國的慣性思維。從20世紀50年代對私有製改造開始,我國就處於高速發展狀態,原定15年左右完成的對私有製的改造在3年內就完成了。1958年組織發動的一步跨入共產主義的“大躍進”運動,將高速度走到極端,一時全國各個地區各個產業增長出現了“放衛星”的比賽,結果欲速不達,適得其反,幾乎造成了國民經濟的大崩漬。但速度崇拜熱的病症並未得到根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速度,我國的經濟流通增長速度同樣很高,但連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卻是難以為繼的,我國經濟增長將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國務院研究中心研究報告認為,今後我國最好的發展速度是7%左右,也有的研究認為最好是8%左右,而筆者認為今後兩位數的增長是不可能的,因此,未來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是必然的現象,國家的“十二五”規劃把經濟發展速度定位在7.5%左右也是科學的。從流通發展速度來看,我國流通仍處於高速度周期。201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億元,增長14.6%。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億元,比上年增長14.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849億元,增長14.5%。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23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商品零售億元,增長14.4%。以上說明我國流通業增速盡管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處於較高的速度發展階段。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要提高流通增長的質量,要擯棄超高速增長的思想,特別注重流通的增長質量,要充分發揮流通增長的外部效應,如最大限度地發揮流通對提高就業、增加稅收、擴大消費、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的功能。同時,要提高流通的內生增長質量與產業績效,很重要的要注重加強流通的內部管理,特別是在流通進入高成本時代以後,如何更加注重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麵。
(三)處理好流通的穩定發展與創新的關係,更加注重流通創新
要注重流通創新。流通總的基調是穩中求進,流通要在穩定市場、穩定通貨、穩定物價、穩定經濟增長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為穩定而穩定,不能把穩定絕對化,光靠穩定隻會使有些問題越積越多,因此,隻有靠流通創新去促進流通業的發展。我國流通發展麵臨全球化、數字化、國際化、信息化、低碳化的機遇與挑戰,更要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加快傳統流通業態的創新。“十八大”也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在理論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民族特色上創新,我國商貿流通業也要思考如何創新。如國外中世紀到近現代商業的發展都十分注重商業管理的創新,主要通過行業協會、商會進行,通過行業協會、商會來對商業企業進行自律、自救、自幫、自立。我國近代商業的發展,也是靠商會、行會這些民間組織的作用,如明清以來湖南各地建的萬壽宮就是江西商人同鄉會的會館,同鄉會有自律、自主、自救的管理功能,同時較好地協調了行業內部及行業與政府、行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它的發展就是值得流通組織創新借鑒。現代流通業發展仍然要重視組織結構創新,發揮行業協會在商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解決政府行政機構對流通管得過多、過細、過死的問題。目前我國商業的行政管理是多頭管理,九龍治水,管理碎片化、條塊化還比較明顯,管理職責不清,有利互相爭、有權互相爭、有責互相推的現象比較多,這樣的體製肯定難以適應大市場、大流通發展的需要,因此,要重視流通組織的創新,包括流通行政組織、流通企業組織、流通行業組織創新,提高流通領域組織的規範化和科學化管理。
(四)處理好流通發展的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係,更加注重流通軟件建設
近幾年隨著國家4萬億元投資的啟動,越來越多的城市商業綜合體湧現,國內超豪華的商場、酒店、豪華的KTV大量湧現,不少市場商貿流通業的設施規模、檔次都超過了國外,超過了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如香港空港物流園是全亞洲乃至世界集裝箱吞吐量較大的物流園,但麵積隻有250畝,而我國省市一級物流園建設要一千畝甚至幾千畝,園區行政辦公主體建築設施追求世界領先、國際一流。
總之,我國流通的硬件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很多流通設施已經超前了,當然,一些公益和準公益的商貿物流設施建設還需要增加投入。今後,更要重視的是流通的軟件建設,軟件是管理、文明、誠信、人的素質的提高等要素。如果軟件滯後於硬件建設,硬件的作用也發揮不了,如有的地方商品交易市場硬件設施是一流的,但由於市場管理跟不上,市場誠信缺失,經營者門可羅雀,建了很大的市場,但是缺少交易,形成大場無市、大場小市的現象。所以不注意加強軟件建設,硬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流通產業的發展必然無法實現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今後流通業的發展更要注重軟件建設。
(五)處理好流通產業的國際化發展與本土化發展的關係,更加注重因地製宜
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流通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發展,特別是我國城市零售業的業態更新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階段。實踐證明,對接國際市場,是提升我國流通業發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新階段我國流通業的科學發展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程度。但在擴大對外開放中不能盲目地進行流通產業國際化,不能盲目照搬國外發展模式,更不能崇洋媚外、食洋不化。那種盲目追求高、大、全,照搬世界最高標準商業模式的做法值得商榷,如有些小城鎮商業建設規劃都邀請國外一流規劃公司設計商業綜合體,這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有些地方商業商務設施建設中動不動就要建世界第一樓,要建東方的華爾街、好萊塢,要超越阿聯酋迪拜世界第一高樓等,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變,因此在商貿流通業發展中切不可忘記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具有地域廣闊性、生產力發展的多層次性、居民收入與消費的差異性、經濟主體多元性等特點,因此,在商貿流通業科學發展過程中,不要一味地崇洋媚外,而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一步一個腳印,突出特色,結合本土特點,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流通企業,並逐步實施走出去發展的戰略;在商貿流通業設施建設、業態組合、服務項目等方麵一定要與當地民生實際相適應,這樣才能促進流通產業的科學發展。如目前我國仍有相當數量的人群過著溫飽型生活,中西部地區溫飽型部分群體人數更多,包括下崗待崗職工、低保人員和低收入的退休老人,以及進城打工的農民群體、靠政府救濟的弱勢貧困人群,他們的商品需求仍然是基本溫飽需要,隻能依靠小商品市場、農貿市場和街頭小攤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廉價、低檔、方便是他們的基本要求,對於滿足這一消費群體的商業業態和供應形式更要注重適應和寬容,如果不顧現實條件,盲目限製或取消這些傳統經營網點和項目,或者一味求大、追洋、攀高,必然損害這一消費群體的基本利益。
參考文獻: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柳思維教授係湖南商學院經濟與貿易發展研究院院長、湖南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高校貿易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應用經濟學科組評委、中國流通G30論壇成員、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湖南省院士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市場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