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鳴不知道縣委大院裏發生的這一切,他已急匆匆的坐著中巴車趕回清溪鎮。
省裏的客人都在鎮上,天氣原因,大雪封山,進山的道路阻滯,龍柱山,落雁湖自是去不了,清溪鎮的生態旅遊開發規劃圖的修改,便參考了前兩年省旅遊公司齊江天帶隊下來考察時,草繪的清溪鎮旅遊資源概略圖。
和劉一鳴的思路幾乎不謀而合的是,齊江天的智囊團,省裏的那些專家的意見比較統一,圍繞清溪鎮的古字做文章,恢複清溪鎮老街古鎮的原貌,在原址的基礎上重現清溪鎮古溪碼頭的當年風貌。
理由是,前期的投入不大,對清溪鎮鎮委的財政壓力不算苛刻,而且真正的需要大拆大建的地方幾乎沒有,全是在原址原基礎上進行保固性的修繕,對原有景觀的影響和破壞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控製在最低限度以內。
最關鍵的是生態影響小,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後果,短時間內幾乎可以忽略,長期來看,古溪碼頭修繕開通運營後,清溪鎮古鎮老街會出現的生活垃圾的增多,排汙量的上升,對梁溪河造成的負擔,需要提前規劃好對應的措施。
在陸上通往龍柱山和落雁湖的基礎公路貫通前,古溪碼頭坐渡船,可順流而下,一河兩岸,風光各有不同,碧水清波,山水悠揚,水路行至周家畈,上岸可達龍柱山和落雁湖,此處便可作中轉點。
觀龍柱山之峻險雄闊,賞落雁湖之恬靜幽遠,冬日莽莽,白雪皚皚,原馳蠟象,江山一片素裹,夏季清涼,蟬鳴窗前,生機盎然,澗水潺潺流響。
若再往前,沿梁溪河行數百米,過盧灣,便可親見兩河並流之美景,梁溪河,盧壪河,旖旎纏綿,兩岸十裏柳絮炊煙,農舍村落交雜掩映,雞犬之聲相聞,瓜果菜畦交錯,一邊絕壁千仞,一邊卻是阡陌縱橫,剛柔相濟,和諧天成,如水墨畫卷般,既有北國之蒼莽雄奇,又勝似煙雨江南的秀美。
兩河並流彙集於龍山汊,放眼而望,四顧茫茫,江天一色,浩淼煙波,大可媲美龍柱山下的落雁湖,這裏亦可以設一中轉點。
遊客可自此處拐入盧壪河,進山鄉,訪農家,尋自然之野趣,探水鄉之本色。
在這個草圖上,劉一鳴補了一道線,從清溪鎮的老街古溪碼頭處,向上遊,往西,過梁溪橋,過新河橋,一直畫到吳家塘村才收筆。
與下麵盧灣的秀美相比,梁溪河上遊,吳家塘周圍的河汊湖蕩,更多了一份蒼茫曠遠,夕陽下,看鷗鷺齊飛,歎水天一色,晨霧淼淼,如海上瓊樓,日暮煙霞,似天上人間。
“這裏,傳統古渡的擺渡過河的方式,我的意見還是保留下來...”劉一鳴指著圖上標記著周家畈的位置,溫和的說著,那裏有個中轉站的標簽。
“劉書記的意思是,這裏以前有古渡口?”省旅遊公司的幾個專家疑惑的問著。
清溪鎮鎮委會的會議室很老舊,屋裏冷颼颼的,卻擋不住眾人高漲的熱情。
“對,這個周家畈村和梁溪河對岸的盧灣村,自古以來就靠著傳統古渡互通有無,不管是兩地村民的出行往來,還是土特產,日用品的進出,一直沿襲著人工渡船的方式來實現...這裏修橋...等以後經濟能力和條件成熟了,再考慮...”劉一鳴對眾人解釋著,他不是很讚同現在就在周家畈和盧灣那裏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