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天還沒亮,大霧籠罩著儀鳳門。陸建瀛和眾南京命官正在自己府中沉睡。
突然,轟轟轟,幾聲巨響吵醒了他們的美夢。楊越找準了時間,引爆了城北儀鳳門下的集束炸藥,林鳳祥架起的大炮隨即對準城牆開始猛烈轟擊,上下雙管齊下,效果明顯加強,厚實的城牆,頓時被炸開一段七米左右的口子。
前敵指揮長林鳳祥,速令敢死隊衝進缺口。缺口處的清兵早已嚇得不見蹤影。五百人的敢死隊分成兩路,一邊招呼百姓關門避險,一邊吹響螺號,揮舞杏黃色的軍旗,迅速朝市區殺進。
鼓樓崗的太平軍作為預備隊策應,雞籠山的太平軍緊跟著衝進城,分成兩路,一路殺向清兵軍營一路試圖攻占太平城門。
陸建瀛被炮聲驚醒,得知太平軍殺進城來,麵無人色。急忙坐上四人抬的大轎子,由幾十個清兵開路,逃往滿城。
駐守滿城的祥厚,不願打開城門接待陸建瀛,在城頭喊話讓他組織百姓抗擊長毛,盡忠職守,拚死守住外城。
陸建瀛別無良策,隻好命令轎夫抬著他,四處亂竄。逃到市中區,正好遇上太平軍率先衝進去的敢死隊,護駕的清兵一哄而散,轎夫也把轎子一丟,扔下他跑路。幸好還有一名巡捕,準備背上陸建瀛逃走。但敢死隊眼疾手快,搶上前去,一刀結果了欽差大臣陸建瀛的性命。
陸建瀛是第一個死在太平軍手中欽差,隻能說事事自有天意。
但是敢死隊很快聽見了同伴吹起的集結號,原來,各處清兵得知儀鳳門被破之後,急忙趕來支援,人數眾多,已將林鳳祥指揮的儀鳳門攻勢抑製住了。兩方膠著在缺口一帶互相廝殺,展開血腥的混戰。
東邊不亮西邊亮,儀鳳門的攻勢雖然受挫但是卻吸引了大部分清軍的兵力,為靜海寺和天後宮方向的攻城創造了有利條件。靜海寺和天後宮分屬城南和城西,指揮是李開芳和黃易雲,他們趁著北門儀鳳門吸引大群敵人的空當,一邊讓兄弟門朝缺口使勁衝殺,同時再實現多點開花的策略,廣架雲梯,攻擊城牆。清兵顧此失彼,被太平軍分割斬殺。
城南城西殺進城的太平軍,發動城中百姓,搬開堵塞城門的石頭土袋。打開城南聚寶門、水西門和城西的漢西門,楊秀清隨即命令大軍進城,向城區推進。
城北儀鳳門的林鳳祥此時廝殺正憨,並不知道大軍進城的好消息,此刻親自率領預備隊準備梅開二度。他架起雲梯控製了城牆,擊斃從漢西門來增援的南京城守協署沈鼎。而這個時候城北守軍風聞欽差已死,敵軍大軍已進城,瞬間土崩瓦解。丟盔棄甲,四散而逃。滿人祥厚急忙收攏部隊盡數退入滿城,準備死守。
激戰整整一天,太平軍基本肅清了城內清兵,控製了南京街區。死於此役的清朝大官又是一大串:前廣西巡撫、南京籌防局局長鄒鳴鶴,江南提督福珠洪阿,代理布政使江南鹽巡道徐文均,總兵程三光,上元知縣劉同纓。。。
夜晚白天勞累的士兵被換到城外安營歇息,而南京街道市中區則派生力軍巡邏。十數個時辰的激戰,雖然殺敵無數,可是太平軍死傷也不少,楊秀清到傷兵營安撫了受傷士兵後,召集眾王和各營將領討論明日安排。
因為戰鬥還沒有結束,南京城內還有一座城中城——滿城。
所謂滿城,就是滿人旗兵駐紮的內城。清朝八旗入關後,對漢人始終不放心,滿漢之間的溝壑始終無法填平,八旗兵與漢綠營各不相屬。各地八旗兵除了鎮守地方,還有一個潛伏任務就是監視綠營和漢官。
南京滿城,是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時修建的皇城,雄偉壯觀,堅固華麗,易守難攻。滿人祥厚對防守外城沒有信心,知道城破是遲早的事,早就打起了棄大保小的心思,祥厚知道太平天國清朝官員必殺之,於是在滿城囤積了大量軍資火藥和糧食,並且把大炮密密麻麻的排滿城樓,率領數千旗兵和召集來的上千綠營潰兵,死守滿城。
幾位王自在必得,不可能容許城中城肉中刺的存在。
一方死守以求生,一方力攻以求全,死戰在所難免。
清軍八旗兵在滿城中退無可退,必將死戰迎敵。楊秀清深知這是一場惡戰,決定親臨戰場指揮攻城,當夜即將主力布置在西北兩門,另又在東南的正陽門和朝陽門布置兵力,進行牽製進攻。
第二天天亮,楊越和林鳳祥護衛在楊秀清身旁。空氣中還殘留著昨日彌漫的硝煙,參合著濃厚的血腥味,還有甜絲絲的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