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揚州二月(1 / 2)

有優必有缺,榴彈炮比臼炮貴,就是因為臼炮個頭小,需要炮手將其固定在地上開炮,而榴彈炮可以放在地上支撐住開炮。

在西方戰爭中,這是個致命的缺點,快速的輕火器部隊龍騎兵,裝備著騎兵用的卡賓槍,他們如果襲擊炮兵陣營,臼炮卸下麻煩,根本來不及,一衝就潰。

而榴彈炮卻可以重新上馬車,讓馬拖著撤離,逃到安全的後方。

而清軍現在所用的紅衣大炮,就類似於榴彈炮,隻不過射程威力裝填各方麵都不及洋人的榴彈炮。

而加農炮和轉膛炮,都是直射性的火炮,需要布置在陣列的前方。楊越訂購十門加農炮的原因,隻要是因為它有著步兵的噩夢——榴散彈,

榴霰彈是一種炮彈,彈壁薄,內裝火藥及小鋼珠或鋼箭、鋼珠等。

在西方不用說,雙方都是火器部隊,火炮對轟。

但是在這裏,和清軍作戰,白刃部隊偏多,如果成群結隊的敵人迎麵衝來,一發榴散彈正中,成百上千的鋼珠四散爆開,那是怎樣的殺傷力?

基本上是成片成片的倒下。毫不客氣的說,對於衝到麵前的敵人,榴散彈就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

而轉膛炮,是斯科特的最愛,就像是一種連發的巨型火槍,更像是還未脫胎換骨的馬克沁水冷重機槍。

射程比燧發火槍差不多,但是炮彈大小的子彈卻是源源不斷射擊,兩名炮手隻需要不停的向後麵裝填就可以保持火力。類似於炮版重機槍。

楊越簽了字,然後就讓鮑予官帶他去領了一萬兩訂金,從英國理事會購炮的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然而斯科特雖然不需要著手造炮的工程,但是他對這個時代的火炮理論卻是楊越所需要的。

如今他住在凱旋營的駐地,每天那六百名炮營的士兵進行體力訓練後,就會開大課,斯科特做老師,把火炮的理論知識從基礎開始,傳授給他們。

康納也是,三千名步兵,每個連,隔半個月就會有一場理論課,康納用理論隻知識和圖一起,讓士兵知道自己手中火槍分為哪幾個結構,按下扳機,彈丸是如何發射出去的,以及發生最常見的卡殼等現象該如何應急處理。

一下子從辦工廠的技術者變成了老師,康納還好些,他習慣了隨波逐流,看著下麵上百顆認真專注的眼睛,也很有成就感。

斯科特就不行了,他認為他來到這片大陸是要做出一番事業的,在得知楊越訂購的火炮清單後。他立刻將六百名學員分成了四個部分,教會他們自己將要操作的火炮。

轉眼間,到了二月,揚州的雪漸漸的變小,最後停了。留在街上還未化的雪成了稀罕物,娃娃小孩爭先恐後的玩著雪仗。

從北伐戰場來了人,是林鳳祥派來求援的,路過揚州的時候楊越和顧大均陪著東王接待了他們。

他們隻有十幾個人,全部是林鳳祥手下信任的老兵,看見石達開和楊越之後,個個皆是痛哭流涕。

由他們傳來的消息說,林鳳祥和李開芳的北伐軍未能攻下天津,沿途民兵組織受到官府蠱惑,組成民練,積極抵抗北伐軍將士。

如今北伐軍人困馬乏,難以為繼,周圍有勝保上萬清軍,還有僧格林沁的三萬蒙古鐵騎,北伐軍隻剩下萬人左右,林鳳祥和李開芳難以再攻,隻好駐守在天津附近的靜海和獨流兩地。

天津一帶,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按照他們說的時間,到現在的二月,傳信過來的時間,林鳳祥和李開芳已經在那裏守了三個月了。

石達開歎了口氣,扭頭看了一眼楊越,北伐提出之時,楊越就極力反對,那時眾王盡皆目高於頂,認為北伐兩萬餘人足矣。

沒想到他們卻都錯了,石達開也是現在才知道,遙遠的北方,受朝廷蠱惑嚴重,還認為太平軍是殺人飲血的賊寇、野蠻人,所以積極組成民兵對抗北伐,北伐舉步維艱。更不用說,八旗精銳僧格林沁那三萬蒙古鐵騎。

十幾人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頓飽飯,然後就要立刻啟程去天京麵見東王,石達開看著他們渾身破爛,布條裸露,露出裏麵傷痕累累的身體。

就讓人拿了十幾套幹淨衣服出來,卻沒想到他們搖頭反對,說要保持這個樣子,讓東王知道北伐兄弟們正在受的苦,堅定東王派援軍的信念。

石達開隻好作罷,讓顧大均派了幾個人領著他們去天京,然後和楊越一起回了翼王府。坐在馬車上,楊越看見石達開臉色沉重,知道他還在想著北伐將士的安危。

楊越同樣擔心,這麼久了,經常想起對自己照顧有加的大哥林鳳祥,他是太平軍中的第一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