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七千人的部隊盡數上了船隻,他們將從長江到達安慶。這是楊越第二次出征,而這一次和第一次北伐相比卻不可同日而語,北伐軍團出征時個個滿懷激情鬥誌昂揚。
而如今的西征戰場,仿佛無敵戰神般的湘軍早已經將太平軍殺破了膽,聽說一些膽小的太平軍士兵一聽到湘軍的名字就嚇得走不動路。
湘軍經過清廷大力扶植後,如今規模水陸軍共計兩萬多人,這七千人,就算加上西征戰場的近萬殘部,在他們的進攻下也將顯得慘白無力。
哪怕是石達開,他心中也沒有十成的把握。
上了船,楊越揮手望向巍峨的天京城牆,捏緊了雙拳,心中暗自發誓下一次回到這裏,會是東王親自迎接,說不定,靜兒還能為自己誕下子女呢。
滾滾江水拍在船身,楊越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容。
湘軍?曾國藩?讓你看看是你的湘軍厲害,還是我的凱旋營厲害吧!
楊越掃視著船上的凱旋營士兵,他們已經不再是那些愣頭愣腦地青壯了,他們是一支精銳之師,是這個時代中華大地所沒有的,
那位晚清名臣,你能打敗它嗎?楊越的目光遙望著遠方。
...
安慶,別稱宜城,簡稱“宜”。因宋朝當地兩支駐軍“同安軍“和“德慶軍“而得名,安徽省省會。龍山鳳水,人傑地靈。
西征殘部皆聚於此,這座省城在太平軍手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如今守城的他城樓上士兵卻是神情緊張。
或許他們是在害怕,湘軍忽然而至的進攻會猛然踏平著座城市。
一下船,石達開就馬不停蹄的去城外軍營,一番巡視之後,他滿臉都是疲憊。聚集在安慶的西征殘部隻有七千人。石達開去巡視了一圈,發現情況不容樂觀,盡是些老弱殘兵。
可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石達開自知已經沒有退路了,立刻召集人展開軍事會議。
他讓人拿出如今西征戰場各地的狀態,雖然各部能打能上的都被湘軍打了個遍,但是所幸的是,九江還有林啟容部五千餘人新兵,西征戰場還沒有到那種油盡燈枯的局麵。
可是相對的,九江是長江中遊區域中心港口城市,必然會直麵湘軍陸軍和水師的大舉進攻,也是最需要重兵防守的地方。
九江有“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之美稱。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麵積在九江。
要想保住安慶就要守住九江,但是要守住九江卻並非是那麼容易的事。
湘軍來勢洶洶。如今的當務之急是抵擋住湘軍所向披靡的兵鋒,而不是急於收複失地,石達開在蠟燭的光亮下,沉著臉思考著該如何防禦,時不時和將領們商談。
安慶的會議來的人很多,全是西征軍的骨幹,盡管西征軍如今十去七八,但是並不是不堪一用。主要的將領有:國宗韋俊、後來的燕王秦日綱、天地會投奔而來的羅大綱、顧大均、楊越。
基本上,現如今西征主力將領,除了在九江加急修建防禦工事的林啟容脫不了身,沒來以外,其餘都是到齊了的。
石達開先是詢問了部分戰場的情況,然後和他們商談,安慶收攏的七千殘兵、石達開的三千直屬、楊越的四千精銳、林啟容的五千新兵,而對麵是湘軍兵鋒正勁的兩萬餘勁旅,水陸兩部,還有湖廣總督楊霈的萬餘綠營。
這顯然是一場生死博弈,關於太平天國的最後力量,和自身興亡。
會議進行了一整天,最後又石達開拍案決定下來。
第一步,拖延時間,為構造防禦爭取時間。一時間,石達開大手一揮,三道阻擊線應運而生。
第一道由小將陳玉成和秦日綱、韋俊負責統帥西征軍殘部,在湖北黃梅一帶阻擊湘軍陸師前進。
第二道,在九江對岸,石達開安排的人,是冬官正丞相羅大綱,位置是九江對岸小池口一帶。他要從九江五千新兵中抽調三千人,在小池口修建防禦工事。
第三道,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在九江。這裏直麵湘軍水師陸師進攻,將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同樣也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九江本是林啟容手下五千新兵駐守,如今被抽調走三千,隻餘兩千人。而且林啟容此人年少,雖然幾王對其讚歎年少有為,所以才被東王破格提拔,駐守九江這個重要的城市。
但是他畢竟資曆尚淺,同時兵力不足,難以抵擋湘軍如潮水般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