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鏘鏘鏘......一陣鑼鼓喧天響遍汴京的長街。
一人、一桌、一塊驚堂木、一具茶杯、一把小扇,扇子上寫道:眾說紛紜。這時,驚堂木一響,鑼鼓一敲,引來了不少圍觀的路人。
隻見一人身著長袍,手執白扇,爽朗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古今英雄人物,盡在笑談中。各位走過路過兄弟姐妹,今日又是我窮秀才譚古今給各位講講樂子的時候了。各位若聽得生爽,賞不才一兩個酒錢。若是不爽,權且當不才所講的是屁話罷了。”
譚古今輕咳了幾聲,清了清嗓子,高聲道:“敢問各位,可知近日來皇城中所發生的大事?”
眾人一聽,紛紛不假思索起來,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鬧得歡。
譚古今苦笑一聲,擺手道:“好了,諸位。你們靜一靜,好讓不才給你們講下去。”眾人一聽,也隻好閉上了嘴,好聽那人繼續說道。他左右看了一眼,向著一位書生打扮的年輕人提問道:“這位相公,你可知近來皇城中有何大事?”
書生想了想,而後道:“先生所指之事,可是近來的科舉?”
譚古今將手一拍,笑道:“相公答對了。”可那書生卻是搖頭,自歎不已。
此言一出,便有人說道:“科舉之事,有何可說的,不聽也罷。”說罷,隻見些許人三三兩兩地走了。
譚古今見狀,不禁慌忙起來,生怕砸了自己的飯碗。便急言道:“各位不要走,且聽不才一言,此事可關係到一樁皇宮禁內的醜聞。”此言一出,果然有不少人跑了回來願聞其詳。譚古今抹了把冷汗,心中暗道:“看來今天的飯碗終究保住了。”
那書生問道:“科舉之事,自古有之,又何來醜聞之說?”
譚古今搖頭一笑:“事有好壞,人有善惡。這件事到底是不是醜聞,你們且聽我娓娓道來。”
書生聽了連連點頭。隻聽譚古今又道:“你們可知今年的科舉與往年的有何不同?”
“這問的不是廢話嗎?這科舉考試年年的題目都有所不同。”一旁觀者說道。
“非也,非也。今年的科舉較之以往大有不同。往年的科舉能進一甲的僅有一位,但是今年卻是一甲有三,大夥說奇與不奇?”譚古今笑道。
“是啊,今年真是奇了,怎麼一甲有位同時入選呢?”
“沒錯,我也覺得奇怪,莫非那些主考官都昏了頭?”
......
大夥一時間眾說紛紜。
“各位,現在好戲開場了,不才正要與你們說說當日三位狀元爺在長安殿內精彩絕倫的對答。”
“當日三位狀元爺那叫一個神采飛揚,意氣風發。便是入了長安殿,直麵當今聖上和滿朝的文武百官也沒有絲毫的緊張與膽怯。足見三人是何等的威武不屈。這時,聖上雙手一拍,見三人如此英俊不凡,便連連稱道‘哈哈,果然是我朝的大好男兒’。屆時,太子殿下便說要用出對子的方法考考這三位狀元爺。”
話說到一半,卻見一位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年輕人鑽入了聽眾當中,惹得眾人紛紛避讓,怕是弄髒了自己的衣裳。一陣難聞的臭味鑽進譚古今鼻中,直叫他嗆了兩聲。
譚古今雖是不喜,但礙於麵子也隻好忍住,沒將此人趕走。又繼續道:“說到這裏,真的要誇誇這三位狀元爺人不但長得俊,對的對子更是妙。先是禮部尚書的劉公子先出了一副上聯:春來桃李發幾支。大夥可以猜猜下聯。”
譚古今意欲吊一吊眾人的胃口,待他們實在猜不出之時再一語點破,好領賞錢。怎料那蓬頭垢麵的潑賊卻道:“南歸晚燕入誰家。”
眾人一聽,便頓時恍然大悟,不禁拍手叫好。
譚古今生生地瞪了那人一眼,隻是那人卻似渾然不知。
“好了各位,下麵還有呢。這下輪到顧文欽這位狀元爺了。當日他隻是轉念一想,便編出了一副極妙的上聯:高山流水琴中意。你們猜......”
怎料,話還未完,那蓬頭垢麵的乞丐又道:“絲竹清風更有聲。”
譚古今心中氣悶,冷笑道:“恭喜呀,這位兄台又猜對了。”隻是那人又渾然不知。他仔細瞧了瞧那位蓬頭垢臉的年輕人,忽然眼前一震,心中暗道:“原來是你這個破落戶,好啊,看我哪般羞辱你,哼!”
此時,又有人問道:“那還有一位呢?”
譚古今忽然大笑起來,道:“這位兄台問得好,這一位不說不行啊?”
眾人紛紛議論道:“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