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從北方各鎮抽調到湖南的1萬1千多精銳綠營兵,精挑細選,腹裏弱兵全不要,都是邊軍好手。軍隊人數不多,猛將一大把。
白廣恩(鬆山會戰十三總兵之一)、李本深(高傑部提督)、胡茂楨(高傑部總兵)、王輔臣等等近二十個老將。
老洪是個鎮壓農民起義的老手,對付孫可望、李定國的軍隊就屬他經驗最豐富。這家夥在湖廣拉了一道五千裏長邊,以湖北對夔門一帶的順軍、明軍餘部,以湖南對西營。
就這些精兵猛將都被欠餉坑慘了,在湖南逃亡近半。
洪承疇的戰略是“以戰為守,以守為戰。”
用人話翻譯過來,就是穩固防線,屯田補給,壓縮明軍活動範圍,將戰爭從會戰,運動戰拖進攻城守城戰。楊文弱四正四隅,十麵張網的老一套。
洪承疇無力進取,但他基本能守住防線。
夔門順軍、明軍東進被擋住了。
錢謙益在家策劃了一個明軍沿長江東西對進的計劃,即舟山明軍出舟山入長江向西打。孫可望出湘江入長江向東打。
為此,錢謙益和柳如是盡力掏錢,招募了一支500人的軍隊,交給姚誌卓統帥。
計劃非常宏大,西營和舟山兩軍相差大半個中國,錢謙益居中串聯,差點辦成了。老錢在韃靼官場有不少朋友,有這層掩護,搞事情比較方便。
在東麵:
舟山與浙江、江南三路來的韃靼軍決戰。沈廷揚基本全殲蘇州總兵王燝的吳淞水師。周鶴芝、周瑞和增援的鄭彩擋住三心二意的台州總兵馬進寶。阮進擋住定海總兵張傑。
韃靼集結的600多艘戰船損失一半,舟山壓力大減。於是張名振、張煌言率船隊上崇明沙,包圍崇明縣城但沒打下來。張名振、張煌言本人向西,過江陰鵝鼻嘴,鎮江圌山門、焦山門,戎克船的戰鬥力實在有點弱,明軍打不下岸上要地,隻得在金山寺遙祭明孝陵。
在西麵:
1655年5月,孫可望派劉文秀率馬步6萬人,40多頭戰象進湖南。這是孫可望攢出來的第二波強兵。
北京當然派八旗兵增援洪承疇。
兩軍在常德決戰。
沒有懸念,西營大敗,再次退回貴州。
會戰結果最真實,剝開文人虛詞偽飾,直接看西營出兵以來曆次戰役的結果很殘忍。
李定國打贏衡州,消耗很大,導致桂林失守,一度後路被斷。
劉文秀在保寧決戰敗於吳三桂,全軍崩潰,損失數萬軍隊。
孫可望在寶慶周家鋪—三岔口敗於屯齊,損失慘重。
李定國在廣東一敗於肇慶,二敗於新會。修城堡最容易學,耿繼茂招募葡萄牙人與荷蘭人,把戰略要地新會城修成星堡。定國打不動,圍城大半年,最後撤退時被韃靼騎兵追擊,崩潰了,損失戰象十餘頭,大半精銳丟完。
劉文秀於常德再次大敗,不僅斷送了會師長江的計劃,更是斷送了西營前途。這哥們打仗實在是不行,這次回去後孫可望把他擼了。
西營出山以來,決戰就李定國在衡州慘勝了一次,其餘全是敗。能挺到現在,全靠孫可望刮地皮厲害,有些恢複力。
西營在戰場的表現,勉強可用頑強二字來評價。
隨著雲貴潛力消耗殆盡,西營必將走向內訌,和人品道德全無關。
明朝叫花子兵一年常額軍餉20兩/石,低於這個水平不用打仗,軍隊再多都是等死。
因沒錢沒糧內鬥是標準流程,明軍逃不掉,順軍逃不掉,鄭成功逃不掉,西營當然也逃不掉,誰都逃不掉。
沒1千萬兩白銀收入和1千萬石糧食產量打底,和韃靼人打仗沒戲,實力差距太大,全是絕望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