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時代,跟寶寶玩什麼?
特別策劃
作者:吳明翠 水祺 王欣蕊
作者簡介:水祺,愛好美食,自修了食品營養學、醫學營養學、營養與保健等相關的課程,由於工作關係,對教育心理學也有較深的研究,特別對嬰幼兒教育有其獨特的見解。2008年伊始被多家網站和雜誌聘為專欄撰稿人,開始從事孕嬰營養及嬰幼兒教育的撰稿工作。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當生於70年代、80年代的我們還在驚歎“大哥大”到“迷你手機”的顛覆性變革的時候,幾歲大的孩子們已經開始拋棄傳統遊戲,熟練地擺弄起iPad、iphone、PSP這些電子類產品。
“植物大戰僵屍”、“快跑瑪麗”、“保衛蘿卜”、“賽車”、“CS”……這類電子衍生遊戲似乎對孩子們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你會發現:平時鬧騰得沒停的小家夥突然變得無比安靜和專注,每個孩子仿佛都有一種玩遊戲的天賦,小小屏幕上一雙靈活的小手讓忙碌中的父母們欣慰不已。
因為“傳統遊戲”的費時費事,於是,電子遊戲理所當然地成了父母們忙碌中安撫孩子的一劑“良藥”。對此,各種教育理念眾說紛紜——
有認為電子遊戲與常規互動遊戲一樣可開發幼兒智力、鍛煉關節協調運動能力的;
也有把電子遊戲視為洪水猛獸,類比為“玩物喪誌”,提倡“一棒子打死”的。
究竟遊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擔當著怎樣一種角色?是智力開發的良師益友?還是引入歧途的始作俑者?
也許隻有當我們帶著成人的眼光,懷揣著孩子的心態,走進紛繁的遊戲世界,才能真正洞悉其中的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