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教師就是教育家(1 / 3)

好教師就是教育家

專欄

作者:謝春風

編者按

亞曆克斯·摩爾(Alex Moore),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教授,在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與教學領域成果豐碩,是從一名中學教師成長起來的教師教育家。他的個人成長經曆和研究成果表明,教育家來自教育教學實踐的沃土,好教師就是教育家。為此,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謝春風博士基於亞曆克斯·摩爾教授的專業成長經曆與學術成果,及與他本人的多次交流進行案例分析,針對“好教師就是教育家”“如何成為好教師和教育家”等問題進行探討。本期我們會共享《好教師就是教育家》一文,《如何成為好教師和教育家》將在下期精彩呈現。

教育家是一個神聖的稱謂,是無數中小學教師仰慕的偶像。其實,教育家並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無論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朱熹,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還是當代教育家顧明遠、陶西平、李吉林、魏書生,他們都是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國外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蘇霍姆林斯基、馬卡連柯也是教師出身。所以,好教師就是教育家,教育家就是出色的教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教育研究院(原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資深榮譽教授、教師教育家亞曆克斯·摩爾的個人成長經曆和研究成果,進一步詮釋了教師成為教育家的合理邏輯。

一、教育教學實踐:好教師和教育家成長的沃土

亞曆克斯·摩爾教授,曾任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課程、教育學與評價係主任,長期致力於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和教學研究,在學校文化、方法論和公民教育領域成果豐碩,享有世界聲譽。其專著《教育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學校教室裏的文化主義和反文化主義》(Teaching Multicultured Students: Culturism and Anti-culturism in School Classrooms)、《教與學:教育學、課程與文化》(Teaching and Learning: Pedagogy, Curriculum and Culture)和《“好老師”:教學和教師教育中的主導話語》(The Good Teacher: Dominant Discourses i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在英美暢銷。2014年12月,《教與學:教育學、課程與文化》被著名出版社Routledge評選為英國月度教材。2015年2月5日,Routledge在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為他的新著《理解學校課程》(Understanding the School Curriculum)舉行新書發布會和慶祝活動。2008年、2014年,他先後到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進行學術巡回演講,深受歡迎。可以說,亞曆克斯·摩爾教授現在已經是成就卓著、深受矚目和受到一線教師歡迎的教師教育家。

亞曆克斯·摩爾教授出生於1947年2月,曾在英國倫敦市區多所中學擔任英語教學18年,對教學研究很投入,是一名出色的研究型教師,也是一位來自一線教育教學實踐的好教師。1995年,他師從著名教育家彼得·伍茲(Peter Woods),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分別在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國王學院從事教師培訓項目。2000年,他到倫敦大學教育學院任教,負責英國中小學初任教師的專業培訓,並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對文化偏見在學校課程中的作用性質進行專題研究,專注於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問題。他來自教學一線,實踐經驗豐富,對中小學教師的特點、心理需求、特長和不足有深刻的感受,教學和研究都非常接地氣。其專著《“好老師”:教學和教師教育中的主導話語》因受到中小學教師的歡迎而獲得出版獎,也就不足為怪了。亞曆克斯·摩爾教授成長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沃土上,慈善、平和而謙卑,但他對“什麼是好教師?如何成為好教師?”的研究卻很深刻。他以自己的行動激勵著廣大的中小學教師:相信自己,立誌成為好教師,好教師就是教育家!

二、好教師究竟意味著什麼

教學、教師概念處在不斷的變化中,好教學、好教師的標準也存在時代、地域和文化差異。亞曆克斯·摩爾教授對“好教學”“好教師”的說法進行分類和解釋,認為有三種主導表述:好教師(good teacher)是勝任教育要求的能工巧匠(competent craftsperson),當前這種說法得到政府部門的積極支持;好教學是不斷反思的實踐活動,好教師是反思型實踐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他們會不斷得到教師培訓者和教育專家的廣泛支持;好教學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非凡學科領域(charismatic subject),這種流行廣泛的學科魅力說法在電影等媒體的教學呈現中得到印證,而好教師是充滿學科魅力的教師。

亞曆克斯·摩爾教授同時也指出,以上三種說法都存在一定的爭議。有的批評者認為,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方麵,上述說法既幫助不少教師改善教學實踐和對實踐的理解,但也會阻礙一些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他認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種說法都有一種共同傾向,即過分強調了教師或準教師各種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室遭遇的個體責任,而忽視了廣泛的社會及教育機構、教學製度等在這些教學成功和失敗案例中的角色”[1]。

好教學、好教師等詞彙正經曆從傳統主義(traditionalism)、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到實用主義(pragmatism)的概念轉折(concept shifting)和再定位(re-positioning)。亞曆克斯·摩爾教授對傳統主義、進步主義的理論來源進行討論,也對杜威(John Dewey)於1938年發表的著作《經驗與教育》進行分析。傳統主義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班級授課,教學控製嚴格,而進步主義強調探究或發現學習、小組合作和班級討論,課程靈活並能及時反饋。正如杜威所指出,理解“知道了什麼”,一定要和“知識是什麼”“學習者意味著什麼”相結合。他批評了教學中過分的傳統主義和進步主義傾向,倡導教師要向理解教學過程、選擇課程內容兩個方向轉變,激活兒童的學習興趣。基於以上討論,亞曆克斯·摩爾教授提出,好教師要努力超越傳統主義和進步主義,實現向實用主義和反思兩個方向的轉折,致力於應對、生存和再定位,關注教育情境,適應環境變化,關注對教學原則的堅持和靈活應用,努力在教室裏發現第三條道路,樹立教育的理想主義情懷,探究私人領域及職業領域中的自我[2]。能工巧匠、反思型實踐者和魅力教師等說法尚未取得共識,好教師是能工巧匠和反思型實踐者的說法明顯得到官方和教育政策的支持。但他認為,魅力教師的說法更符合教育的本意,更有吸引力,好教師應屬於充滿魅力和人文關懷的教育主體。“成為好教師的關鍵是,與後天的教育及培訓的關係相對少一些,與教師內在品質和個性的關係相對多一些,通常再加上教師對學生生活差異、多樣性的深度關懷和追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