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時間,這已經算快的了,這木材已經在倉庫中被陰涼了一年以上,所以才節省了時間。第二批和第三批完工的時間恐怕還得更長,最好的材料已經用完了。”
李懷唐遺憾地笑道:“時不我待啊!不過第一批出品三百張強弩也很不錯了。”
龔五郎搖搖頭,道:“恐怕要讓將軍失望了,木材的內部各異,無法觀測,首批能夠成弩的,估計隻有八成。”
一聽三百張強弩中還得淘汰掉一些廢次品,李懷唐難掩一絲可惜的表情。
“我看房子不夠用啊,外麵那寬敞地,怎麼都不見有工匠?不適合作工場嗎?”
李懷唐漫不經心地問著。
“是的,將軍。這些木材都不能受潮見光,否則就前功盡棄了。所以,工匠都進屋裏幹活了。”
龔五郎耐心地解釋著。
“走,我們看看去。”
李懷唐又提起了一點興趣。
武裝院占地相當大,這得感謝這座豪宅的前主人,至於他的名字,李懷唐早就給忘了,倒是記得砍掉他腦袋的時候。
李懷唐跟著龔五郎走進一間寬大的房子,估計以前,這間房子是宴客廳。數十名工匠正在一絲不苟地幹著手上的活,完全沒有注意到李懷唐這個不速之客。
“這是弩臂的製作場所,那些運回來的木材正好可以用來加工弩臂,無須再繼續陰幹。不過,其選材要比弩弓長五成。耗料多,所以,一顆雪鬆木,隻夠一張弩使用。”
“弩弓的製作場所在這裏的隔壁,工匠還要比這裏的人數多幾倍,沒辦法,弩弓成型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其它的部件。”
龔五郎滔滔不覺地如數家珍,旁若無人。
“哦,這是在給弩臂開箭槽,完成這個工序後,就交給下一班的工匠,開挖安裝弩機的孔隙……”
李懷唐懷疑如果不打斷他,也許他可以說上一整天。
慢慢地,李懷唐看出點門道來了,各個工序都由不同的工匠來獨立完成,包括那青銅打造的懸刀(扳機),精致的帶著刻度的望山,和弩弓弦,分工相當的精細。
“這個,如何保證將這各種構件都恰到好處地裝配好,難道每一個構件大小都絲毫不差嗎?”
李懷唐拿起一個望山,瞄了瞄,好奇地問著龔五郎。
被打斷的龔五郎沒有一點的慍色,興致反而更加的高漲。
“將軍有所不知,每一班的匠人領頭,我都給了他們一把長短一樣的標尺,構件所要求的長度大小也給了他們定下了,隻要都合格了,那最後的裝配肯定沒有問題。”
李懷唐若有所思,看了龔五郎一眼,恍然大悟道:“不愧是大匠世家出身,這種一舉兩得的心思都被你想到了。厲害!”
這種工序分工,讓每一個匠人都熟練地掌握各自的技巧,提高了效率,也保證了質量。同時,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了龔五郎家傳手藝的“知識產權”。 為了給他的家傳手藝保密,龔五郎可是絞盡了腦汁才想到的這個辦法。可是,始作俑者的龔五郎遠遠沒有預料到,因為他的私心作祟,而促進了包括弩弓在內等各種軍械的製作效率。
“那個,將軍明察秋毫,龔某慚愧!”龔五郎相當的尷尬。
李懷唐笑了笑,拍著他的肩膀,直白道:“你得收個徒弟繼承大業,隻有你一個大匠,我可不放心。明白我的意思嗎?”
龔五郎趕緊點點頭,道:“龔某膝下有兩兒,家傳手藝正逐步傳給大郎。他在隔壁製作弩弓,要不,我讓他過來見過將軍?”
“這樣就好,不用打擾他了。”
沒有一定的交流,各人都私藏著技術,讓技術之間得不到互相有益的補充,從而無法取長補短繼續得到提高,這對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抑製作用。可龔五郎的地位和吃飯就是靠著這個,強迫他交出技術無疑就等於搶了他的飯碗,李懷唐思考著能否有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來妥善處理這件事情。
帶著問題,李懷唐參觀了長弓的製作場所。
相對於強弩,長弓的製作工藝要簡單多了,時間也節省很多。
長弓隻需取一段硬木作為弓身,關鍵的工藝就是讓硬木彎曲成型,前提是不能損傷這段硬木。為了快速製作,龔五郎奇思妙想地使用了火馴工藝。就是用文火把硬木烤軟,再借助外力使其彎曲一點,然後置放一段時間,再重複以上步驟,直到彎曲成型,最後再加工上弦,這樣,一把長弓就製作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