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兩位大唐使者到來確實與突騎施人有關,他們提出了突騎施人的請求和讓步。突騎施人不再堅持原先的三個苛刻條件,同意劃地為界各不侵犯,這個務實的提議聽起來很吸引,得到了武信的讚同,不過突騎施人以安全為由,退出了拔煥城,要求將談判地點改到城外。
李懷唐還沉浸在葉姬有喜的激動中,他忽然歸心似箭,對於突騎施人的諸多變化李懷唐頗為不悅。
“兩位大使認為還有必要談嗎?據我所知,蘇祿汗已經在和大食人接觸,還有,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吐蕃人已經和他們達成聯盟,最遲不過明年,他們三家就會兵臨我寧遠城城下。他們現在不過是想用緩兵之計將我安撫在此,破壞我的備戰計劃,我根本就看不見他們的誠意!所以,就算現在突騎施人答應把碎葉城讓給我,我也絕不和他們談,我要走了,回寧遠城磨亮我的戰刀。還請兩位大使原諒在下魯莽和焦急的心情。”
武信板著臉道:“將軍怕是危言聳聽了,蘇祿汗為我大唐與大食人打了許多年仗,與大食人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們不可能結盟。至於吐蕃,現正受到我大唐的軍事打擊,兵敗如山倒,更無能力遠征寧遠城。將軍口口聲聲說突騎施人無誠意,我反倒認為將軍是好戰成性!”
“哈哈,”李懷唐不怒反笑,道:“秘書監了解大食國嗎?我告訴你吧,大食國之大猶勝大唐,內部勢力繁多,矛盾也相當深刻。據我的消息,此次與突騎施人狼狽為奸的是其國內最大的一支反對派力量,阿拔斯派。順便再告訴你,吐蕃人已經與小勃律聯姻,昭武九國地區的通道不再有障礙,要派個三兩萬大軍到我寧遠城不是什麼難事。”
武信的臉色稍變,很快又回複正常,李懷唐的話進了他左耳,又從右耳出去,沒有在他腦海裏留下多少痕跡。
“李將軍,我也告訴你,我們大唐的碎葉公主今年將下嫁突騎施骨咄祿王子,突騎施人與我們大唐之間的友好關係將更深一層。我有理由相信,當著我們大唐的麵作出的承諾,他們是絕對不會輕易就撕毀的。現在突騎施已經拿出了他們的誠意,還請將軍正視現實,莫要將我們大唐也給惹怒了,否則,恐怕將軍屆時噬臍莫及。”
李懷唐冷眼盯著武信,哼了一聲才道:“你這是威脅我嗎?”
氣氛驟然緊張,談話有進入死胡同的趨勢,齊濟善適時發話打圓場:“談判不會耽誤多少時日的,李將軍不妨給我個麵子,與會聽聽突騎施人說些什麼,到時再作決定也不遲。”
“哼!我好言至此,你看著辦吧,告辭!”不等李懷唐作出決定,武信拂袖而去。
隨著武信的離去,李懷唐收回厭惡的目光,向齊濟善拱手道:“既然舅舅如是說,我同意就是,不過,我有言在先,無論結果如何,後天,後天我就要走了,誰也阻擋不了我的決心。”
“好吧,到時舅舅隨你一起去,舅舅很好奇你的寧遠城。”
“好啊,歡迎之至!哦,對了,忘了告訴舅舅一件大喜事了,”李懷唐恢複了燦爛的笑容。“葉姬有喜了!”
“好!太好了!真是天大的喜事啊!”齊濟善的開心絲毫不亞於準父親李懷唐。
“走,李郎子,快帶我去見見我的外甥女!”
出拔煥城南便是阿克河,一座石橋連通著南北兩岸,奔騰的河水從石橋下咆哮而過,激湧的浪花閃耀著夏日的光芒。石橋取名為通寶橋,是阿克河上唯一的一條橋梁,夏季水高漲之時,它便是過阿克河的唯一通道。
辰時剛過,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出現在通寶橋上,千餘騎士緩緩地排隊踏上橋頭。李懷唐與他的將軍騎將士跟隨在後,他極不情願來此,來與不來對他來說結果都一樣,此刻他的心還在葉姬的身邊,還在昨夜溫情互訴之際。而該死的突騎施人卻把他約到了城外,過通寶橋大約十餘裏的地方談個鳥判。
石橋不長,千騎沒用多長時間便通過,李懷唐下橋之時,發現許多人被堵在了橋南。官軍出門排場果然不一般,李懷唐哂笑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