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又去,春又來,萬物更替一切依舊,然而景像卻已不同。
數騎沿著紫紫河東來,為首的騎士是一名中年人,長須隨風飄在胸前,目光如炬,正饒有興趣地體會著身邊的龐大工程。
修路,來曜見過不少,如此大規模的全部以碎石和三合土為原料鋪就的道路,來曜是第一次見聞。出了阿賴山,一路過來,途上相伴的是一條長龍,數萬壯力麵朝地,背向天,揮汗如雨與大地較勁著,在他們數十步外,有一條半人高的小石山,由無數碎石堆成,東西走向,一望無際。
來曜為官多年,經驗豐富,一眼就看出那些天量的碎石是用來鋪路的,而,眼前這數萬壯力正在挖掘路基。
帶路的寧遠鐵騎騎士自豪地告訴來曜,修路的主力全部都是俘虜。來曜明白他的意思,除了炫耀勝利外,更多的是體現了寧遠居民的優越性。
對比寧遠,大唐的道路修築主力軍是服徭役的農民。農民服徭役肯定會影響務農和年終收成,而且服役是流汗又流淚的苦差事,出苦力不說,還得自備糧草工具,實際上誰也不會賣力,馬馬虎虎應付過去就成,為了搶時間,完工好回去務農;還有一個問題,八方彙聚來的農民工鬆散無組織,他們的責任心可以說為零,官員根本管不過來,從而導致修路的效率極其低下,其質量可想而知。
再看看眼前,寧遠的修築主力是壯奴,顯然被分成一隊隊,各有各的負責路段,都有監工在看管查驗,任何試圖偷懶的都會受到饑餓的懲罰。帶路的騎士說,上將軍免除了皮鞭等硬體罰,除非是發生了極其惡劣的事件,一般情況下,對偷奸耍滑的奴隸改用饑餓軟體罰手段,高強度的體力活,少一頓都受不了,軟體罰應用數天,奴隸們都乖乖老實了,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
別人或許想不明白,對付奴隸還需要這麼麻煩麼,一頓鞭子過去,殺雞儆猴,還有誰敢違逆?來曜不認為這樣,他是領兵之人,知道士兵的脾性,這些奴隸清一色的戰俘,不缺悍勇士卒,對他們來說,饑餓的作用比皮鞭要管用,而且不容易引起其餘奴隸的怨恨和抵觸。
果然是高人!李懷唐在來曜的心裏無形之間又提高了一個檔次。
接到安西來使君到訪的消息之時,李懷唐正與兩個兒郎在玩耍。過去的一個冬季裏,他始終沒有與夫人們取得雙修成果再添子嗣,美人們的肚子一個個都是平坦的,眼神是幽怨的。
貴客的到來,打斷了上將軍府裏的溫馨,恰逢晚食時間,於是李懷唐安排了家宴。
陪同李懷唐入宴的隻有裴小娘,她的身份是碎葉公主,當然少不免要出場應酬。
其他到場的還有唐皇在寧遠的耳目、監軍李靜忠。
酒過三巡,一番寒暄,李懷唐已經與來曜混得很熟,兩人甚為投緣,無所不談。從西域的風土人情到對胡人的政策手段,從絲綢之路的建設到大唐與西域諸國乃至西方各國通商的意義,甚至談到了案桌上的食物。
西域多牛羊,而蛋禽甚少,可以說得上是稀罕奢侈之物,尤其是開春青黃不接的時段。然而,這次的家宴上,禽肉與蛋類卻是最為尋常的菜式。隨來曜同來的安西將士幾乎都一聲不吭,在宴客廳外埋頭大快朵頤。
得知寧遠城有個規模龐大的養殖場,來曜頗為驚訝,雖然他上任的時間不長,但是安西大部份地區他都走過,知道安西貧瘠,產出不多。西域與安西毗鄰,情況類似,他實在想不出李懷唐哪裏弄來飼料養殖家禽。
談及大規模養殖家禽,來曜的興趣濃厚,一直以來,糧食是安西的軟肋,為了從河西地區調糧填補安西的糧食缺口,每年不知道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如果將李懷唐的秘密移植到安西,讓安西自給自足,於國於民於己均是大功一件,對安西的長治久安更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讓來曜失望的是,李懷唐明顯不願意分享成功的經驗,總是顧左右而言其它。來曜將希望寄托在李靜忠身上,希望他能說幾句撬開李懷唐的嘴巴,然而,他再次失望。
李靜忠精神萎靡心不在焉,還哈欠連連,眼淚不斷湧出,似乎好幾天都沒與周公約會。
至於碎葉公主更是無法奢望,大唐公主的身份又能如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維護自己夫郎的利益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