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硬道理,無論卑微尊貴,無論渺小偉大。
傀儡,因為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價值而存在。
契丹王李屈烈是一個價值不菲的傀儡。隨著他雙眼一閉,兩腿一伸,撒手不管凡間俗務,可突於忽然失去了一塊遮羞布,一把傳聲筒,內部各派各勢力有蠢蠢欲動跡象,駕馭部眾不再像從前般輕鬆自如。
關鍵時刻,可突於不失果斷,毫不猶豫掉頭走人,甚至過遼西城而不入,城裏的那些打算複仇兼撿便宜一箭雙雕的“盟友”莫名其妙,麵麵相覷。
主人不打招呼走了,把客人晾在城裏算什麼事?
撤?留?進退維穀。
貌似就這樣撤走很可惜,遼西城裏的糧食物資像一塊強大的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著不請自來的突厥人,回紇人,還有奚族人。
尤其是仆固懷恩,在洛陽城的萬貫賭資錢途未卜,怎麼著也得撈回些本錢。
分了,走人,燒了。
三巨頭聚會,三言兩語作出決定。
但是,計劃在具體實行中有困難。
怎麼分?誰也不願意吃虧。都想要自行“糧食”――牛羊,禮讓攜帶不便的黍米,都看好彎刀弓箭,瞧不起沉重的步兵甲。
爭執無可避免,如瘟疫,迅速傳播,一發不可收拾。三方最高領導人忙得焦頭爛額,在他們的的彈壓和調解下,分家鬧劇才得以繼續進行。
時間不等人,很快,契丹人跑路的真相大白:寧遠鐵騎來了,殺氣騰騰而來。
這……怎麼回事?
信息超頻導致腦袋當機,外加嚴重消化不良。
想不通不要緊,重要的是會審時度勢,追隨潮流。三巨頭終於明白契丹人有多英明了。
逃,速度!
什麼?還說什麼牛羊?燒了,都燒掉!
首先出城的無疑是幸運兒,後知後覺,遲到一步的數千將士擠在唯一的出城通道上欲哭無淚。
萬人過獨木橋還有落河逃生的機會,在狹窄的城門通道裏,擠不出去的,隻有被推倒踐踏而亡的命運。
偉大的子告訴我們,魚和熊掌不可得兼,都要逃生,都逃不了。唯一的出城通道很快被倒伏的屍體堵塞。
始作俑者,遼西城半扇城門出入的謹慎守將――張文崇如果泉下有知,必然會幸災樂禍笑活。他死而不朽,留下的傑作卻貽害無窮,害了一個又一個。
李懷唐駐馬於遼西城外,心情沉重地打量著這座城池,絲毫沒有光複城池的興奮。因為他的失誤(至少他認為自己責無旁貸),致使遼西城失陷,五千守城將士戰殞。所以,他自覺愧對那些視他為英雄,對他充滿信任的英靈。
英靈需要祭奠,敵人的鮮血可帶去遲到的告慰。
砍了!
一聲令下,三千跑不掉的俘虜人頭落地。他們趁興而來,以腦袋搬家告終。
大將軍殺戮之氣是否過重?
烏知義等萬騎將士心存質疑。畢竟,契丹人才是罪魁禍首。
李懷唐冷聲回答:踐踏華夏大地者都該死!仁慈的饒恕,應該予以自己的同胞,而非給豺狼。
話說仆固懷恩與護輸如喪家之犬急逃,一路狂吃契丹人留下的餘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