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瑤池的三天裏,李懷唐享盡人生樂趣,不知人間幾何。直到隨風傳來重要消息。
情報出自邊令城之口,皇帝久呆宮裏無聊膩味了,竟然產生上戰場的欲望。
前兩天,四喜受命竊聽邊令城與安祿山的對話內容,他無法完成,隻好請冼大郎出馬以債務相逼,套得此消息。
得到情報,冼大郎吃驚不已,不敢遲疑,搶在城門關閉之前,連夜出城。
瑤池門外,探子密布,他們盯梢的目標是楊玉環,老皇帝擔心她逃出掌控範圍。
冼大郎趁著夜色,易容打扮避過探子進入瑤池稟報。
“邊令城主動提出的,讓我以突厥使者之死為局,賭突厥是否會叛唐,所得利錢扣除債務,再與他分成。”
一般情況下,即使突厥使者死絕,毗伽可汗也不會貿然背叛。肯定是邊令城嗅到了什麼。
與安祿山有關。
冼大郎的回答證實了李懷唐的疑問。
“邊令城隻說那麼多,讓我相信他。”
涉及機密,邊令城當然不敢透露太多。
從所得情報以及情理上分析推斷,邊令城所言的可信度有七成。安祿山半個突厥人,繼父乃突厥大將,麾下的阿史那承慶更是突厥前王族,可以說與東突厥的關係極為密切,以他今時今日的身份,挑動兩國之間的關係亦未嚐不可能。這也說明了,為何安祿山走得如此匆忙,當日與邊令城一談,第二天即離開洛陽。
賭否?
賭!
李懷唐的思維急速飛轉,推測著各種可能性。
“飛鴿傳信,讓封常清完成任務馬上將荊澤百人調回來。”
首個部署被作出。
突厥使者被殺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李懷唐讓荊澤等百人去旅順港隨遼東船隊出海截擊新羅使者的船隊,搶劫大唐贈送給新羅國的造船匠師。估計這會應該得勝返航了。
之所以將荊澤等人調回來,主要看重他們麵孔生疏,無人認識。再過半把月,桐油坊將開張,正好讓他們隱藏於勞工其中。
“回城!”
李懷唐作出的第二個決定是打道回府。因為,他剛剛獲悉,李隆基華山之遊並沒成行。
與此同時,洛陽城裏山雨欲來,陰謀的烏雲密布皇城。
武惠妃同意了楊洄的計劃,緊鼓密鑼籌備中。
次日傍晚李懷唐才回到洛陽城。留守府邸的張仇告訴李懷唐,他出師畢業了,開鎖技能附體。
李懷唐當機立斷,馬上入地道。直覺告訴他,聽牆角會有收獲,老皇帝寵幸貴妃之時,或許會透露些秘密。
張仇有備而來,左手細鐵條,右手小銅絲,輕輕三兩下的搗鼓,銅鎖發出“哢嚓”一聲,向張仇繳械投降。
銅門咯吱響,酸得掉牙。
動靜太大了,李懷唐皺眉。
幸好頭頂之上無人。
出了地道口,是兩麵厚實的夾牆。難怪無法辨認地麵的聲音,地道口藏得太隱秘了。
夾牆裏還有一扇小門,推開才進入一間房子,一股濃重的寺院燒香味道撲鼻而來,李懷唐定睛一看,房子裏放置了三清像,其下煙熏繚繞。賣糕的,是道堂!。
顯然,楊三姐受冊封貴妃後搬遷了。這裏不知何時被改成了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