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大族不像門派,廣招弟子,通過了選拔的都能進,世家大族的弟子,一般由直係旁係的後輩子孫組成,比如長老的兒子孫子之流,這個人數就不小了。
增城不比俗世,俗世不讓多生孩子,以前隻準生一個,現在能多生一個,這就算挺好的了,但在增城,這個幾乎與世隔絕,大部分事情都保留古製的地方,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
老婆多,子嗣也多,比如說一個家主三妻四妾七個老婆,每個老婆生一個就是七個兒女,家主的兄弟親的堂的四個為長老,三妻四妾每人又生七個,四七二十八,算一塊就三十五個了。
家主之位傳到下一代,算這上一代都是三個兒子四個女兒,女兒嫁出去了,家主那三個兒子一個家主,兩個長老,上一代的長老長子繼承長老的位置,這就六個長老了,次子和滿子不犯錯也不會被趕出去,依附各自大哥名下,仍舊算直係。
然後一個家主,六個長老又生兒女,這樣一直滾雪球,都屬於這個家的親支近脈,這人數能少嗎?所以世家大族,完全不用收徒。
當然,也不是不會收,有那個喜歡的就收下,還有一類比如嫁出去的姐妹的兒女,送到本家來學修真煉道,這一類統稱叫外姓弟子,有的受家主重視,就住中院,能有一個小院子小閣樓,不受家主重視的住外院,和下人們一起。
門客也是如此,無門無派的散修要謀出路,但是自身修為不高,闖不出名頭來,就會選擇去大家族當個門客,隻要實力稍微過得去的,大家族就會接納,養在府裏,供吃供穿,每個月還有一定的錢拿,家主有什麼吩咐,他們就得去辦。
門客的地位高低不同,有的人修為高,比如說開光後期,甚至心動期,在散修中就算一號人物了,到世家大族當門口,便會受到重視,或者有的人修為雖然不高,但腦子好用,有謀略,也能夠受到重視,這樣的就住中院,和外姓弟子一樣有個小樓小院的。
有的修為低,腦子也不好用,但稍微能派上點用場,收下來之後就住外院,和不受重視的外姓弟子一樣,地位也就比下人高點有限。
中院的後麵還是一個花園,過了花園,就算內宮禁地了,那住著家主的妻妾女兒,妻妾不用說,女兒指沒出嫁的那些,比如說公孫若蘭,小時候住中院,跟著爹媽一起,長大點能基本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了,就住後院。
但是長老的女兒一般沒這待遇,還是住中院,跟爹媽一起生活,除非說家主哪個老婆覺得這女孩不錯,乖巧,有靈氣,喜歡,才能到後院住,但不像公孫若蘭一樣有自己的小院,家主哪個老婆喜歡她,她就跟家主哪個老婆一起住,住她院裏的偏房。
後院一般人不能進去,就算是直係弟子,也要經過傳喚才能進,否則算逾禮,嚴重的有可能被趕出家族甚至掉腦袋,不嚴重的也會被家主冷落,以後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公孫容的兒子長大點懂事了之後也得這樣,隻有公孫容自己才能隨意出入。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外府,什麼叫外府,實際上就是整個公孫府外麵再圍一圈圍牆。
外府也不小,裏麵住著護衛和公孫家的旁係弟子,這個旁係弟子,包括養的那些個畜牲也在那裏麵,什麼纂雕啊,馬啊,驢啊,吃的雞鴨鵝啊,也包括一些幹粗活的地方,洗衣服,做飯之類。
很多人以為是家主的堂兄弟和嫁出去的姐姐妹妹就叫旁係,不對,不是這樣,同一個祖宗下來的,這都叫直係。
比如說最先成立公孫家的鼻祖,好比說叫公孫某某吧,這個公孫某某老婆給生了四個兒子,四個兒子每人生一個兒子,也就是公孫某某的四個孫子之間就是堂兄弟關係,但他們仍舊屬於直係,因為都是公孫某某的親孫子。
然後公孫某某這四個孫子的後代,都是直係,不會被歸到旁係裏麵。真正的旁係是公孫某某的兄弟及後人,這才叫旁係,公孫某某的堂兄弟,到公孫容這一代,就算是遠親了。
而嫁出去的女兒,則不算是公孫家的人了,一般不在公孫府住,當然,公孫家也認她們,但這是親戚上的關係,人家自己有一個家,怎麼能算你公孫家的人?
所以外府住的除了那些個護衛,就是公孫家鼻祖的堂兄弟的後代,護衛不說,歸公孫家養活,那些旁係弟子跟公孫家實際上關係不大,公孫家不養他們,他們得自力更生,公孫家的事情跟他們也沒關係,比如公孫家得了什麼好處,分不到他們頭上去。
相對應的,他們犯了什麼錯,也輪不到公孫家的家主來懲罰,有家大人自己管。他們隻是在那住,祖上留下的一塊地方,那還是他們的,歸他們住,公孫家沒資格趕他們走,圈起來是經過他們同意的,那些護衛順帶也有責任保護一下他們,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