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些全部是翡翠?”進入翡翠公盤的場地之中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全部都是各種各樣的石頭,大大小小,小的拳頭大小,甚至更小,大的足足好幾米高,其中有一個,恐怕足足有七八噸重。整個場地,方圓上千平方米,幾乎都擺滿了,除了幾條供人通行的過道之外。
賭石毛料市場,繁榮至斯。
林峰不由稍微發呆,他未料到,現在的玉石交易市場,竟然這般昌盛。要知道,緬甸這個地方,在他那個時代,還是蠻夷之地,未開化的地方。以前,他倒曾經禦劍路過,在大山中殺過幾頭妖獸,基本上無人居住。
“是啊,全部都是毛料,有的被切過,有的連擦都沒擦過,徹徹底底的原石,所以,賭石的樂趣就在這裏了!有可能一夜暴富,也有可能看走眼,連內褲都輸掉!”周紫菡笑著介紹道。
“連內褲都輸掉”這麼粗俗的話語從她的櫻桃小嘴裏說出來,清清脆脆,又軟軟糯糯的,還夾雜著一股子嬌媚與甜膩,別有一股魅惑,令人想入非非。
“走,我們隨便看看。”隨後,林峰和周紫菡並肩而行,邊走邊看,卻是與周氏珠寶的人分開了。
說起賭石,曆史淵源已久,早在清至民國年間,珠寶行業就有個行話叫“賭行”,指的是珠寶玩家到珠寶行尋覓翡翠的一雙慧眼。清代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誌》記載:“玉出南金沙江,江昔為騰越所屬,距州兩千餘裏,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礦外獲,大小如鵝卵石狀,不知其中有玉、並玉之美惡與否,估客隨意買之,運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見翡翠,平地暴富矣!”
不過,若要說最早的話,其實在林峰那個時代,就已經出現過賭石,那就是最最著名,大家耳熟能詳的“和氏璧”。
相傳在二千多年前的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他發現了一塊玉璞。先後拿出來獻給楚國的二位國君,國君以為受騙而先後砍去了他的左右腿。
卞和無腿走不了,他抱著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後來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來了玉璞並請玉工剖開了它。結果,得到了一塊寶石級的玉石。
這塊寶石就被命名為“和氏璧”!
後來這塊寶石被趙惠王所擁有,秦昭王答應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寶石,可見這塊寶石價值之高。這塊寶石後來被能工巧匠雕琢成了一個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一直到西晉才失傳。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和氏璧被奉為“無價之寶”,“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與隨侯珠齊名,共為天下兩大奇寶。
卞和如果能活到今天,一定是一位傑出的賭石大師。
“這塊石頭不錯,開進去有一條色帶,白底料子,取出來做成戒麵或者手鐲還是可以的。”周紫菡出自珠寶世家,自然眼光不俗,這時候就指著一塊重約十多公斤,但已經被從中切開,分為兩半的料子說道。
“料子的種夠老,白霧也有,你看,有色的地方種更好一點,這就是龍到處有種的意思。”
這塊料子雖然品相不錯,但還是有些普通,算不上極品,但是,用來做中低檔的飾品還是綽綽有餘的,周氏珠寶裏麵也並非全部是賣數十萬、數百萬、數千萬的高檔貨,也有幾百、幾千、幾萬這樣的便宜貨,以適應各種階層的需求。
其實,真正以銷量而言的話,反而是幾百、幾千、幾萬這種級別的翡翠飾品賣得多,畢竟,真正的有錢人還是比較少的。而動不動就入手個價值幾千萬的翡翠飾品,那種人更是鳳毛麟角。一般來說,那種幾千萬的極品翡翠往往用來當作鎮店之寶,可能好幾年都賣不出去。
這種鎮店之寶,能吸引許許多多人的眼球,是實力的象征,代表著珠寶行的形象,一般的翡翠店裏要是沒兩件鎮得住場子,拿得上台麵的物件,那可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要被同行給鄙視,被打壓。
林峰瞟了一眼,卻是有些看不上,因為這塊石頭雖然夠大,有色的部分份量也足,但是被切開了,而且他也並沒有從中感應到多少靈氣。並不是每一塊玉石都蘊含有靈氣的。
而蘊含有靈氣的玉石,與完全由靈氣固化凝結而成的靈石又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林峰這次來,想要找好的玉料,雕成玉符,並在其上刻繪繁雜的符文,自然要千挑百選,至少要挑那些蘊含有些許靈氣的物件。這樣布置陣法,效果會大增。不過,他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找到,全當碰碰運氣唄,真不行的話,就用比較好的普通料子代替。
周紫菡將這塊毛料的編號記住,然後就和林峰去看下一塊。就這樣一塊一塊的看,買東西,樂趣就在這裏,一邊看,一邊選。
“咦...,這塊石頭不錯!”林峰站在一塊完全被皮殼包裹,沒有任何切麵的大石頭前,抱著雙臂仔細打量。他暗暗吸了口氣,雖然站在那裏看似在打量原石,實則有一股奇特的氣機從他體內溢出,悄無聲息地鑽入到麵前的原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