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學名:Hericiumerinaceus),又叫猴頭菌,猴菇菌,猴菇,猴蘑,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肴,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海參、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這種齒菌科的菌類,菌傘表麵長有毛茸狀肉刺,長約1...3厘米,它的子實體圓而厚,新鮮時白色,幹後由淺陳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厘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菇”,又像刺蝟,故又有“刺蝟菌”之稱。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
在《臨海水土異物誌》中記載:“民皆好啖猴頭羹,雖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寧負千石粟,不願負猴頭羹。”民間又有諺語:“多食猴菇,返老還童。”
相傳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經有人采摘猴頭菇食用。但是由於猴頭菇的“物以稀為貴”,這種山珍隻有宮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隻知道猴頭菇是珍貴食品,對它的有關特性及其烹調方法都不清楚。有關猴頭菇的記載,較早見於370年前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書中僅僅列有“猴頭”的名稱而已。《禦香飄緲錄》載有清官的猴頭菜肴,並盛讚其味鮮美。該書還具體介紹了烹製猴頭菇佳肴的燉、炒二法。
近代以來,關於猴頭菇的記述仍少。20世紀30年代,《魯迅日記》曾提到,魯迅本人吃過他摯友曹靖華贈送的猴頭菇,也是讚美它“味確很好”。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人們對野生猴頭菌的馴化和推廣人工栽培,市上供應的猴頭增多。這種山珍才漸漸進入人們的筵宴,並成為某些菜係的名食。
一般的猴頭菇固然是奇珍美味啊,但化成靈藥的猴頭菇,那就更加少見和難得了。想不到,這裏居然足足有數百枚猴頭靈菇,真是賺大發了!
當即,林峰也不客氣,雄渾的真元鼓蕩而出,演化出千掌千麵擒拿手,將那些成熟的,比較大的猴頭靈菇一一摘下來,裝進了自己的儲物戒指。不過,那些幼小的,就暫且留了下來。這猴子如此聽話,自己自不好全部掃光,那樣的話,即便他臉皮厚,也有些不好意思不是。
“吱吱,吱吱!”黑毛猴王看得心疼,齜牙咧嘴亂叫,似乎極為生氣。
林峰眼睛一瞪,對方就立馬老實了,誰叫技不如人呢?
黑毛猴王生氣了,站在原地不動了,似乎在說,你已經得了好處了,摘了我這麼多猴頭菇,還不走?還想幹什麼?
不過,畜生就是畜生,雖然開了靈智,但也隻不過相當於七八歲孩童,它抱著雙臂,有驅趕林峰的意思,但是一雙猴子小眼睛卻不停地往身後的山洞裏瞄去,好像生怕林峰發現它的寶貝似的!
林峰不由有些好笑,突然,一陣風兒吹來,他聞到了一股異香,鼻子抽了抽,立馬就確定,是猴子的那個山洞裏傳來的,當即哈哈一笑,腳踏飛劍,往山洞裏便掠了過去!
禦劍的方式有很多種,腳自然也是可以踏的,尤其是這種低空飛行,不需要防備高空的淩冽罡風。
“吱吱...,吱吱...”黑毛猴王立馬尖叫著,跳躍著,急急忙忙衝了進去,生怕林峰搶走它的寶貝似的,不過,已經晚了!
當林峰來到洞穴深處,尋找到那處異香來源時,眼睛都看呆了!好多猴兒酒啊!
傳說山林中的猴兒會釀酒,它們采集叢林裏的鮮果子,百花,蜂蜜,各種草藥,釀製成香氣四溢的猴兒酒,其中以果子最多,所以猴兒酒基本上是果酒,而且猴兒采的果子最鮮最甜,因此釀出來的酒也是極好的,堪稱絕世佳釀!
隻見,眼前,一個小池子,裏麵全部是色澤金陳,清亮清亮的猴兒酒,底部還浸泡著一些未溶化的猴頭菇、赤玉蘭、墨鳳蓮、雪玉參、紫蛟藤等等靈草殘渣。顯然,這池子猴兒酒已經非是一般的猴兒酒可比,添加了多種靈草,應該稱之為猴兒靈酒!
林峰哈哈大笑,這次真是造化不小,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啊,他立馬走過去,抄起一口,就送入了嘴中,稍微一品,簡直爽得快要叫出來!
尼瑪,這酒真是,比自己釀的靈酒好多了,美味無比!喝一口,就有一種天旋地轉,如在雲端,每一個毛孔都打開的感覺,芬芳充滿了身體,無盡的靈藥精華在體內流轉,簡直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