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仁自來到沈家,便一直由春梅照顧起居。後來舅舅病了,春梅被調到了這裏,但每天她還是不辭勞苦的趕到自己的住處,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一類的雜事。
相處了雖然已有近月,俞仁卻一直沒有真正的注意過,身邊的這位婢女的相貌。此時細看才發現,其實春梅長還是挺好看的,清秀的瓜子臉、柳葉眉,眼睛雖然不很大,但卻流動著溫柔的微光;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很耐看!
俞仁看的稍稍有些意動,心中不免起了絲絲漣漪。不過,這也隻是短暫的一瞬。理智告訴他,眼前的這個女孩是個好姑娘,但她不屬於自己。所以,俞仁伸手輕輕的拍了拍春梅的肩膀,什麼話也沒說便走了。
曹安帶著沈家的幾名管事,將俞仁一直送出城外,這才回去。俞仁出城後便坐上馬車,然後到江邊轉船。
當天下午,俞仁便到達了南沙島。
在南沙島上又逗留了幾天,船隊這才出發向東洋駛去。
這一趟還算順風,隻用了大半個月便到達了日本的平戶。這兒是漢人在日本的聚集地,也是日本與大明通商的最重要的一個港口。
許家的船隊在港口停下後,便有許多的當地客商來到船上拜見許心素,商議生意上的事情。
要知道,大明的船,由於受海上季風的影響,每年也隻能來個一兩趟。而大明的商品,無論是生絲、銅錢、陶瓷還是書籍、中藥,在這兒都有著極大的市場,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因此,每一次大明的海船到港,這些候在海港的客商們便蜂擁而至,唯恐遲了搶不到貨。
許心素自然不是什麼人都見的。他隻見了兩三名當地有名的大客商,其他人便打發給了許海和劉龍。
因為許家向來不販棉布,這些客商當中,倒沒有一個是做棉布生意的。因此俞仁反而無事可做。大家都忙的團團轉,獨他一人清閑自得、無人理會。
見俞仁一臉的落寞模樣,許倩走了過來。
“姐夫不必著急。我聽爹爹說,他已經放出話去了,說我們這一趟運來了兩船大明最好的棉布,價錢還很便宜。有不少的客人都說明天想帶人來看貨呢!爹爹讓我告訴你,明天就不要出門了,專等他們上門來看貨。有什麼事,盡量今天辦掉。”
俞仁想了想,“那我今天先去逛逛這兒的布莊吧!不然明天他們來了,我都不知道開什麼價格合適。不知道小倩能不能幫我找一個通譯?”
許倩擺了擺手。“不用通譯。在這個小集鎮上,漢人比當地人還多,幾家布莊也幾乎都是漢人開的。你盡管自己去看便可。”
俞仁聽說這樣,便獨自出門去了。
在集鎮上轉了一圈,這個集鎮上有三家大的布莊。他們幾乎都是以批發為主。不過,這些布莊裏的布,雖然幾乎都聲稱是從大明運來的。其實真正的大明產的棉布卻極少,多數都是質地和色染都比較差的本地布。價格也十分不低。即便是這些質量低下的本地產的冒牌大明貨,零售的價錢也幾乎相當於大明的兩三倍。
俞仁終於心裏有了底氣。照這樣看,自己運來的這些棉布,至少可以開大明的兩倍價出售。
在最後一家布莊裏,俞仁似乎看到了一個熟人,但是他一時也想不起來是什麼人。此人也隻看了他一眼,便低下頭,然後匆匆走了。俞仁也不在意,必竟天下長相相似的人太多了。他相信自己的運氣會這麼巧:第一次遠涉重洋,到這個萬裏之外的異國他鄉,便遇到了熟人。
再說,真要是熟人,怎麼會不跟他打聲招呼便走了呢!
從布莊出來後,俞仁看看天色還早,便在市集上轉了轉。雖然這兒是日本的市集,可是卻充斥著無數大明的各類貨品,讓人直以為這兒是大明了。俞仁隨便挑了幾件女孩子喜歡的小物事,準備帶回去給許倩和許海六歲的小女兒。許海因為疼愛這個小女兒,每次出海都把她帶在身邊。
回到客棧,大家都已出門去了,俞仁問了個守院子的兄弟,說是大家都到船上看貨去了。大當家還留下了話,讓他回來後直接去醉風樓。晚上大當家在那兒擺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