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自古以來不管文人騷客,或是達官貴族,都謂之佳釀。而這五糧液紅高梁、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用水取自岷江江心,水質清洌優良。無色,清澈透明,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綿,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至好處。”我一邊端著酒杯,一邊扯著以前閑時自己看過的一些關於五糧液的來曆來。
宜賓,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區。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傳的習俗和經驗,曾經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釀製出了各具特色的曆史美酒。目前有史可考的,諸如先秦時期僚人釀製的清酒、秦漢時期僰人釀製的蒟醬酒、三國時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紅果釀製的果酒等,都是當時宜賓地區少數民族的傑作。
到南北朝時期,也就是公元420年-589年,彝族人采用小麥、青稞、大米等糧食混合釀製了一種咂酒,從此開啟了采用多種糧食釀酒的先河。咂酒因其飲酒的方式而得名,釀時先將糧食煮透、晾幹,再加上酒曲拌勻,盛於陶壇中,用稀泥將壇口密封,並用草料覆蓋,讓其發酵,十餘天即成。喝酒時,揭開泥封,往罐內注水,持一根竹管直接從罐內吸飲,一邊喝一邊加水,直到沒有酒味為止。
而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種糧食釀製了一種“春酒”。我們偉大唐代大詩人杜甫大約在公元743年到了宜賓,當時的戎州刺史楊使君在東樓設宴為他洗塵。杜甫嚐到了春酒和宜賓的特產荔枝,更是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自此春酒便改名為“重碧酒”了。
在五糧液的釀製工藝成形過程中,最為重要、最具影響的當數“姚子雪曲”。它是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賓紳士姚氏家族私坊釀製,采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而“姚子雪曲”就是五糧液最成熟的雛形。
到了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五糧液用的就是“陳氏秘方”。此酒兩名,文人雅士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民都叫“雜糧酒”,這就是而今五糧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曆史,現仍在使用。
1909年,陳氏秘方傳人鄧子均將酒帶到一個家宴上。晚清舉人 楊惠泉品嚐了以後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雖雅,但不能體現此酒的韻味。此酒是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更名為‘五糧液’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而且顧名可思其義。”
大家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看著我,我剛才再講的時候特意不時的關注著趙能池,他聽的很入神,很顯然趙能池被我這種邊喝講的方式吸引住了。
兩杯白酒下肚後,不知道是我的胃還是那裏有些隱隱作痛起來,最近自己老是出現這樣的反應,但是為了今晚就要拴牢趙能池,絲毫沒有表現出來,裝著若無其事的繼續喝下去。
“遠有古人以酒做詩,今有我們以酒作樂。來趙哥,這杯幹了。唔,這酒好,真好!這喝酒後真好!”賤男把“酒後真好”咬得特別重。放下酒杯後意味深長的看趙能池,然後同時大笑幾聲,又同時說出三個好字後才把話題轉移開來。
等到啤酒瓶空了一箱時,我又把話題扯到酒上來:“剛才大家已經來了次四季發,等下再讓你們嚐下什麼叫大團圓啊!”
“楊老弟,你這喝法夠霸道,要不是老哥我酒經酒桌,早已空了七八次了,不行我得鬆鬆皮帶先。”
“這個趙哥啊,咱這件啤的解決先。”我就不相信今晚你喝不好。?賤男飛快地給大家添上了一輪酒。
我說了聲抱歉出去了一下,回來的時候我手上還端著一個約2升的敞口玻璃杯,裏麵盛了大半微黃的液體。?“靠,不會吧,你不是去WC泡茶還帶回來!”賤男笑罵道。
趙能池幾人則有點奇怪的看著我。我接過賤男的話笑道:“大家喝了半天酒,喝點茶醒醒酒啊。”一邊說著,一邊給每人倒上了一杯。?我端起一飲而盡,壓了壓快要上湧的酒氣,用力的咬了牙齒,大家見此也毫不猶豫的端起來一飲而盡。賤男用力地把酒杯杵在桌上,然後對我伸出了中指,丟了句:“含少,我日!”便衝了出去。接著另外幾人話也沒說直接衝了出去,隻剩下我和趙能池。
趙能池似乎也在用力地憋著,臉已經通紅。我深吸了一口氣,故作輕鬆地又倒了兩杯,卻一滴也沒灑出來。我笑了下,喝掉了自己的那杯,頭似乎有千萬斤重,壓得我似乎喘不過氣來,我慢慢的坐了下來,長長的呼吸幾下才慢慢的壓下已經開始翻騰的胃。我努力的擠出一絲微笑,對著趙胖子做了個請的手勢,靜靜地看著趙胖子。趙胖子慢慢地把酒舉到了嘴前,似乎用盡吃奶的力深吸了一口氣,卻猛的扔下酒杯飛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