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有著同等的經曆,加上所屬社不同,所以心裏多多少少有些敵意吧。
不過眼下看著李賢哲放下電腦,手指交叉放在桌子上沉思的樣子,也不敢去打擾。
隻是乖乖的來到他的身後,幫他按摩肩膀。
一旦徹底進入到工作模式當中的李賢哲,是認真到外界的風吹草動都奈何不了他。
自然指望金泫靜這力度不重,對他來說可能更像是在撓癢癢的按摩,也就沒什麼特別的反應了。
回過頭來,蝙蝠俠和喪鍾的故事是一定要寫進電影劇本裏的。
在最初寫《蝙蝠俠》第一部劇本的時候,李賢哲就已經萌生出了這個想法。
但...作為DC宇宙的開篇之作,不去介紹蝙蝠俠這個角色的起源故事,直接跳到喪鍾。
反倒是會讓那些隻知道“蝙蝠俠”這麼個人,卻不知道他背後故事的觀眾們一臉茫然。
這樣日後更深入的去挖掘這個角色的故事,觀眾也不見得能看懂。
所以思來想去,喪鍾的故事隻能延遲。
單單是決定第一部的反派,李賢哲就前後換了三次想法,從一開始的小醜,變成喪鍾,再到後來的忍者大師。
諾蘭版本的《蝙蝠俠》第一部的反派講的就是忍著大師,這位可以說是一手賦予布魯斯·韋恩一身格鬥能力的大反派。
李賢哲覺得諾蘭在塑造這位的時候,還留下許多不能讓人滿意的漏洞,所以他在其基礎之上進行了一些完善。
當然,也加了更多蝙蝠俠和忍著大師兩人一對一格鬥的戲份,給觀眾一個更能夠認識到這位反派的能力的機會。
至於喪鍾,主要是這位的存在,讓李賢哲在當時對比了一下他所熟知的好萊塢演員,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完美勝任這個角色的人,所以隻能先擱置在一邊。
而且,喪鍾的人氣在漫畫裏本來就很高,能夠碾壓他的反派並不多。
小醜算一個,其他人,似乎都和他不相上下。
如果第一部就拍了喪鍾,那等於起點就太高。
李賢哲想著這大概也是諾蘭選擇第一部先拍蝙蝠俠的起源故事,和反派選擇忍者大師的一部分原因。
因為起源即意味著一個人從一張白紙到最終“成型”,往往他從普通人變成超級英雄的這個過程,觀眾不會用太嚴格的要求去對待。
喪鍾和忍者大師的區別也就在於此。
真的說起來,蝙蝠俠從這個角色誕生以來到現在,不管期間是哪家公司出品紙片,電影裏的反派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但相對而言,更多超高人氣的反派都始終沒能出現在大熒幕上,或者說有的出現了但給人印象不深。
比如,謎語人,喪鍾,企鵝人,貝恩,急凍先生,毒藤女等等。
蝙蝠俠係列裏的反派每一個都可以拿出來單獨拍成一個係列的電影,這也是為什麼,像他這樣的超級英雄題材即使演員換了好幾代,但還是能繼續拍下去的原因。
007能換了幾代演員但故事扔在繼續,不斷的推陳出彩,毫無疑問它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超級英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