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雷區,別人對待這種文化題材究竟是什麼態度他不問。
但是他自己...是絕對不會主動去觸碰的,他骨子裏的猶太人血統寄存的嚴謹不允許他這樣做。
“lee,我是非常讚同你的觀點的。
但是...如果我這樣去跟華夏商會的人說,他們會理解我嗎?”
“直接拒絕的話,當然不可能了。
東方人最講究的是麵子,或許他們看來你當初收下了他們給的支票,就已經算是一種接受了。
這個時候再去拒絕,就等於是反悔,爽約,東方文化裏最忌諱的便是這個。
這是信任的問題,也是當麵打臉。
處理不好的話,以後難保他們會不會暗地裏給你使絆子。”
稍稍安撫了一下斯皮爾伯格的情緒,李賢哲微微低下頭沉吟道。
“所以隻能這樣,你去跟他說,拍攝司徒美棠的傳記片你拍不了。
因為對方所生存的年代,還有他往返美國尤其是華夏這個地方的曆史軌跡,這期間的背景是非常敏感的,你不好處理,甚至可能會得罪一部分人。
而且最關鍵的,一旦這樣拍,最終的成片極有可能在華夏無法過審。
這樣的話,現在好萊塢的電影人和公司都清楚,華夏市場作為全球繼北美之後最大的票倉本身的重要性。
這一點,從近幾年好萊塢不斷的推出迎合華夏觀眾口味的作品,包括在電影裏植入華夏知名企業商家的廣告,采用華人演員,或是插入華夏文化等等。
所以,為了一部這樣的電影,搭上失去華夏市場的風險和票房,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這個時候你就接著跟他說,你有一個更好的注意。
這部電影要是拍出來的話,絕對比拍司徒美棠的傳記電影還要有意義....
注意,我說的有意義,是專門針對華夏商會的。”
見斯皮爾伯格開始對自己的話將信將疑,李賢哲進一步引導他說。
“我問你,早年司徒一家趁著舊金山淘金熱,從大洋彼岸遠渡到美國之後,為什麼他們至今都沒有走出唐人街那塊地方?”
“因為他們和其他的華工一樣,來到美國是為了賺錢。
那個時期的華工眼裏隻想著賺錢,除了少數人慢慢發家致富留在了當地,一步步成長為有權有勢的人物之外,多數人都隻是把美國看成一個海外打工的地方。
並且這些華工任勞任怨,忠誠度與耐勞程度比當時的黑人還要高,從不抱怨和要求加工資。
美國的老板都很喜歡他們,哪怕他們的工資低於正常美國工人的水平。
且這些華人不參與政治,也不與當地的白人黑人進行交流。
久而久之,政客不待見他們,黑人白人也不待見他們。
他們認為這些華人的出現搶走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於是大大小小的衝突就不能避免了。
之後,他們或是通過排擠,抗議的形式對待華人,最終這些華人隻能抱團在一起生活,他們生活的地方也就成了後來唐人街的雛形。”
斯皮爾伯格老實的回答著,關於這一點其實他並不了解。
完全是因為當初和李賢哲聊起美國的亞裔文化演變曆史的時候,聽對方講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