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被動心態和主動心態去考慮問題時,角度是全然不同的,比如同處在困境時,有人甘於受難,而有人則力求解脫。雖說結果不一定會有什麼改變,但是在抗爭的過程中,心是會強大起來的。
一早爬起來的聶鵬並沒有急著去見佳穎,一是因為目前的月球基地算是基本完工,這麼早去找她除了親親我我外,沒有什麼其他的事情能做。
二是經過了昨晚的頭腦風暴後,他找到了此刻最應該瞄準的方向:吸引國家的注意!
為什麼要這麼幹呢?這就需要從目前國內的航天體係來說,眾所周知,航天工業在目前而言沒有什麼太大的即時利益,這東西就跟大航海時代似的,前期航海術發展好了,說不準就第一個發現新大陸了。可是發展方向不好,或者運氣沒有站在這一邊的情況下,投入的錢就真的是灑進茫茫大海了。
這是一方麵,再一方麵,航空航天本身就是一項融合了多項領域的高精尖工程,民間資本想要湧入的話,麵對的技術壁壘和政策約束不是一般的大,哪怕是咬著牙建成了,又要麵對資本收回困難且時間長,缺少可見和明確的客戶群體等問題,這明擺著就是花錢買罪受,誰閑著沒事會琢磨這方麵?
以上是民間資本遠離航天工業的原因,但是在國家方麵來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以航天工程對於目前的國際形勢來說,無異於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時代,誰的船堅炮利,誰的器大活好,誰就占有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所以哪怕是砸鍋賣鐵,國家也會咬著牙堅持下去,更何況實際的投入也沒有想象中那麼不可承受。舉個例子,把花在航天上的那點錢省下來,攤在十三億人口的醫療上,每一個人連一包消毒棉球都分不上,有它不多,缺它不少。
而從長期來看,國家獲得的收益也確實不小,就從衣食住行來例舉:農業上,根據衛星雲圖和遙感數據預測天氣,監測自然災害,可以幫助農民合理安排耕作時間,提前預防自然災害,減少損失和增產,這關乎衣食;
利用衛星進行遙測和地質測量已經很普及了,在城市規劃上也有一定作用,這關乎住;
GPS的普及讓大到飛機船舶,小到拿著手機的人們出行有了保障,這關乎行。
所以從宏觀角度,長遠角度來看,國家隊航天的投入收益比能夠達到一比十幾,還有什麼能夠穩定的帶來這麼高的投入收益比呢?
再說的文藝一些,航天工程在民營與國營間的區別,就是眼前的苟且比之詩和遠方的境界。
聶鵬一邊思考著用什麼方式來引起國家隊的注意力,一邊打開電腦,找到早些時候發布的尋求合夥人的帖子,看一看有沒有靠譜的回複。
這一看不要緊,越看越哭笑不得,底下說什麼的都有,有要月薪二十萬,包他三年之內發射載人航天器登陸火星的;有出資1000塊,購買10%初始股權的,更有甚者在下麵留言:XXX養雞場籌資中,尋求投資方,2年回本3年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