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歌強堆著得笑臉中隱隱透著幾分不耐道“爹,這個......今天衙門裏不是沒事兒嗎?我都和三元說過,讓他幫我將文書整理好了。”
“哼,那你為何不早起溫書?”葉靖文一臉怒氣的在屋子內來回踱步道“清歌啊,爹自認天資不佳,卻也靠著這輩子勤懇好學,好歹在衙門中謀了個一官半職,雖不算光宗耀祖也算不辱沒門楣。而你倒好,打小全萬州城的人都說你長了顆七竅玲瓏的心子,誇你將來定能金榜題名光耀門楣。你早些時候也算勤奮,沒有辜負爹的一番期盼,可為何一次省試失敗,就讓你這半年頹廢如此,你真是令為父心憂啊!”
“好啦,爹我知錯了,孩兒下午就去衙門把文案整理妥當,還不成嗎?”葉清歌這半年早已對這等說教當作耳邊風,勉強敷衍道。
葉靖文無奈的看了眼兒子,大袖一撫,歎息著離開了臥房。
目送著父親的離開,葉清歌滿臉的笑容也落了下來,替換上來的是深深的苦澀。誰又明白自己的憂愁呢?葉清歌自小秉承著葉家書香門第的傳統,勤懇好學兼之聰慧過人,私塾中的成績總是遙遙領先。在書畫一道更是有獨特的悟性,就連私塾裏的丹青先生也比不上他。
但就在半年前的科舉考試中卻意外的落地不中。更令人意外的是,吳員外家那個隻會鬥蛐蛐的胖小子居然一舉奪魁,高中了舉人。另外一直在私塾中資質平平的縣令老爺家的二公子也高中上榜。不用人說葉清歌也知道其中必有文章。
其實這道理爹也是知道的,但又能怎麼辦呢?葉清歌祖上一家原本是南楚國的士族。傳至葉敬文這代時不幸遭逢“眾駒爭槽”之亂,先帝馬希廣被其弟馬希萼篡位所殺,之後南唐大軍又乘虛而入攻陷了南楚國,葉氏一家才不得已為躲避戰禍背井離鄉遷至相對安寧的後蜀國萬州縣,因此葉家在萬州縣可說是舉目無親。後來父親葉靖文憑著自己的一身學識和萬州縣令的賞識好不容易才在衙門裏謀了個縣丞的差事。可葉家終究是人生地不熟,又沒有像吳員外家的財大氣粗,葉清歌科舉名次被動手腳之事,父親他老人家也隻有牙打碎了往肚子裏吞的份兒。
葉清歌最初心中也大是憤憤不平,好在他自小就是個豁達的性子,時間一長也就不再想與這黑暗的世道來較真了。不過葉清歌從此之後打心裏也對功名這條路心灰意冷,兼之自己愛慕多年的小雨又嫁給了吳家公子那事兒,給他帶來的打擊,葉清歌自此之後成日裏變得渾渾噩噩、遊手好閑、借酒度日。
葉清歌為了躲避父親的責罵,沒有在家中進食,隻是在街上買了幾個包子便當做午飯邊走邊吃,轉過一條正街就到了萬州城的縣府衙門。因父親葉靖文在衙門裏的關係,加上自己知文懂禮,葉清歌便在衙門裏某了個文書的差事。
葉清歌最初來衙門當差時,為人豪爽風趣又精熟筆墨,頗得知府大人的賞識。後來省式落地,整個人變得頹廢不堪,做事也馬虎了事,更有幾次因醉酒誤事,氣得縣令大人真有想將其掃地出門的衝動。但念及其父的人情也沒有真狠下這份心。
葉清歌無聊的坐在辦理文案的桌前,翻了翻三元早已為自己整理好的公文,不一會兒又有些睡意,隻是礙於身在衙門,也不敢真的就這麼睡了,隻好單手托腮半睡半醒的望著院子外的幾株秋菊。也不知過了多久,葉清歌又想起了今天自己的那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