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欺世盜名(1 / 1)

【釋義】“欺世盜名”指用不正當的手段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出處】此典出自《荀子·不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也,險莫大焉。故曰:盜名不如盜貨。”

春秋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史魚酋,又名史魚。他曾經多次進諫勸說衛靈公,但是所提意見都沒有被采納。到了後來,史魚病重,臨死時,他告訴兒子,在他死後不要把屍體裝進棺材,要實行“屍諫”。衛靈公知道後,對史魚大加讚揚。孔子也說他是個“正直”的人。

戰國時,齊國有個貴族出身的人叫田仲,又叫陳仲子。他的哥哥是一位食祿萬鍾的富翁,可是田仲離開了哥哥,靠織草鞋為生,自命清高不凡。

戰國時的思想家、哲學家荀子認為,史魚、田仲的行為實際上是欺世盜名。荀子說:沒有比盜名這種行徑更邪惡,它甚至比偷盜更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