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昌四十年是個喜慶的年份,大年還沒過完,東宮就傳出了喜訊,太子妃在正月初九那天,生了個七斤八兩的胖娃娃,消息傳出來,舉國歡慶,蕭寫意和鳳琪,終於也是放下了心頭大石。
大婚十年,太子總算是有兒子了,還是太子妃所出的嫡子,這個孩子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懷瑾,走,咱們看孫子去。”蕭寫意長長出了口氣,拖著鳳琪就往東宮而去。
太子妃生產,按照常理是該皇後親自坐鎮的,不過太子妃是女子,鳳琪過去不方便,就把這個事情委托給了惠貴姬,他和蕭寫意在棲鳳宮等消息,兩人緊張地兩宿沒睡著,就怕有個什麼意外。
太子和太子妃的這個孩子來得不容易,兩人大婚十載,感情篤佳,無奈就是沒有孩子,太醫院的太醫不是沒看過,可是每個看了都說,太子和太子妃的身體都沒問題,可能是緣分沒有到。
蕭寫意就不明白了,兩個人都是好好的,怎麼會十年沒有孩子,這也太邪門了一點。
更讓人想不通的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兄弟姐妹,個個都是兒女繞膝,就他倆子嗣艱難。
萬昌三十九年,青陽王下降不久,太子妃終於有了身孕,雖然趕不上頭年下降的晉陽王,好歹搶在了青陽王前頭,不然小皇孫生下來,上頭全是堂兄堂姐,表兄表姐,連個叫他哥哥的都沒有。
太子妃有了身孕,蕭寫意大喜過望,各種賞賜源源不斷流向東宮,鳳琪更是扔下了朝上的事情,把整個後宮整頓了一番,就連太子的兩個侍妾,都被挪出了東宮,務必保證東宮的絕對安全。
不僅如此,鳳琪還在太子妃懷孕以後,就破例讓她的生母柳氏進了宮,一直照顧她到小皇孫滿月。要知道,在正常情況下,後宮正三品以上嬪妃和太子妃是在懷孕八個月的時候才允許傳喚生母進宮陪伴的,鳳琪愣是給提前了半年,可見他和蕭寫意,對這個孫子重視到了什麼程度。
秋然自己更不用說了,雖然薑瑟瑟有了身孕不能侍寢,可他寧可留在東宮和太子妃蓋著棉被聊天,也堅決不去兩個侍妾那裏,更不要說像人們想的那樣,借機增添新人,根本就沒那麼回事。
這般嚴防死守之下,太子妃和小皇孫的人身安全固然得到了保障,然後薑瑟瑟就開始緊張了,蕭寫意和鳳琪如此重視,她真要生了兒子,那是皆大歡喜,可要是生個女兒,那該怎麼辦啊。
柳氏勸她說,先開花後結果,能生就是好事,有了姐姐,就能帶來弟弟,像她和喬氏,就都是這樣的。柳氏不說還好,她這麼一說,薑瑟瑟差點想哭,她爹兼祧兩房,對兒子的需求格外迫切,可是薑易春的兩房妻子,愣是在給他生了七仙女之後,才分別給他添了一個兒子的。
薑瑟瑟根本不敢去想,要是自己像母親和大伯母那樣,先生上三四個女兒,然後再生兒子,宮裏會急成什麼樣。再說了,柳氏和喬氏雖然女兒生得多,可人家一直在生,她們家姐妹們的年齡,都是相差一歲左右,她和秋然不同,他們盼望這個孩子,就已經盼了十年,哪裏還敢去想下一個。
孕婦的心情和胎兒的發育息息相關,太子妃整天憂心忡忡,孩子可不就得受到影響,秋然一看情形不對,趕緊暗示太醫,在太子妃麵前多說好話,說好聽點,把太子妃哄高興了,他有重賞。
其實,秋然並沒有薑瑟瑟想的那麼在乎孩子的性別,是兒子最好,是女兒也沒關係,將來照樣是帝國最尊貴的公主,他們真要沒有生兒子的命,不是還有秋禛嗎,大周的江山,總歸是姓蕭的。
秋然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想的,早幾年,秋宸給過他很大的壓力,沒等他想好怎麼處理自己和弟弟的關係,秋宸就把自己嫁了出去。如此一來,朝上的分歧立即沒了,四皇子庶出,五皇子年幼,就是太子殿下膝下無子,也沒人能對他造成任何威脅,三皇子的孩子,已經不是皇室中人了。
得了太子殿下的吩咐,到東宮給太子妃診脈的太醫變得聰明了,不管太子妃有沒有提起,他們都會暗示她,這個是小皇孫,一個人這麼說,薑瑟瑟可以不當回事,每個都這麼說,她不知不覺就信以為真了,心裏的擔憂,自然就少了幾分,反而變得期待起來,隻盼小皇孫早日降世。
三十九年秋,三皇子生了兒子,秋然曆來最喜歡這個弟弟,自然要親自上門探望,不過他動作晚了一步,孩子被徹夜守候的皇帝夫夫搶了去,他隻能在房間裏陪著無聊的秋宸說話。
“父皇好奸詐,他說朝中不能無人,讓我主持早朝,他卻跑了過來。”當著秋宸的麵,秋然不停喊冤,他必須證明,不是自己不在乎弟弟,而是皇帝搶先一步跑了,他留守皇宮出不來。
“太子哥哥不要生氣,父皇這麼做,不是重視你嗎?”秋宸自己也很鬱悶,他辛辛苦苦生了一天一夜才生下來的兒子,他就看了一眼,就被父皇抱了出去,到現在還不肯給他還回來。
“我總覺得,父皇有什麼打算瞞著我們?”秋然微微皺眉,目光變得深邃起來。
“也許吧,不過我想不會是什麼壞事的。”蕭寫意要做什麼,瞞秋然瞞得很嚴實,倒是秋宸,通過旁敲側擊,從鳳琪口中問出一點來,不過這一切有個前提,就是太子妃要生個兒子出來。
兄弟倆說了小半天話,秋宸困得差點睡過去,被奶娘喂飽了的孩子終於抱了回來。秋然看到了小外甥,還親了親,抱了抱,最後拿了兩件他的貼身衣物,心滿意足回宮了。
轉眼到了四十年,還沒過大年,太子妃就發動了,東宮頓時忙碌起來。不料太子妃養胎養得太好,導致胎兒個頭偏大,生了兩天兩夜生不出來,太醫沒辦法了,去問太子,保大還是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