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解語(一)(2 / 3)

張五聞言,眼珠微微轉了轉,回道:“三哥有事盡管去忙,怎敢勞三哥賠罪,是小弟考慮不周就拖三哥來吃酒。若三哥忙完了事兒,就派個小廝去我布莊說一聲。小弟還想邀三哥作陪,去平康坊逛逛呢。”

“一定一定。那我就先走了,告辭。”趙老三做了個揖,急急忙忙地走了。

張五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想到自已幾句話就誆住了這趙三,不由搖頭感歎;“可真是夠蠢的。”灌了一杯葡萄酒,也離開了酒肆。

趙老三自出了酒肆,一直沿著西市街道走,走到一家“豐盛典當”的當鋪前,卻見門是關著的。

——這個時辰,正是人多的時候,當鋪卻關起了門,莫不是真如張五說的那樣,被收監了不成?

趙老三左右瞧了瞧,走向附近的一名乞丐。掏出一枚銅錢扔進乞丐的破碗裏,然後問:“向你打聽個事兒,這豐盛典當怎地關門了?”

乞丐見得了銅錢,樂得喜笑顏開,忙不迭地回答:“郎君可算是問對人了,奴親眼看見前幾日這家豐盛當鋪的掌櫃被金吾衛的大爺們給抓起來了。自打那日後,到如今在也沒開過門。”

趙老三聽了臉色微變,又問:“你可知它家掌櫃是因何被抓?”

小乞兒溫言,左右看了看,然後探過身子,湊上來,壓低聲音:“聽說是前鎮國公主餘孽,當時我就在這兒待著,親耳聽到那王掌櫃的說什麼“他不是什麼餘孽”一類的話,好些人都瞧見了。”

趙老三更是臉色大變,急急地走了。

自然是沒有看見那張五從人群中走出來,隨手也朝破碗裏丟了一吊錢。

趙老三繼續打聽,接連問了西市近日關門的當幾家鋪和玉器古玩鋪子。要麼是擺擺手,不願作答,要麼是得了他的好處,悄悄同他說了。

隻是打聽來的確實愈加讓他膽顫心驚的結果。趙老三再也沒有心思繼續問了,直接回了他的“趙記典當”。

趙老三回到當鋪後,避開夥計,一人在房內對著那兩副白玉手串、和田玉籽、金步搖還有那白玉簪子發呆。

“今日若不是張五提起,我怕是差點兒就遭禍了。這幾樣東西看來得想辦法弄出去。可是現在風頭正盛,怕是誰也不敢接啊。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趙老三在房裏來回踱步,突然一拍手,自言自語:“張五弟,可就要靠你幫哥哥我了。”迅速地將東西收起來,然後出去找了一個夥計。

“你去永安坊張記布莊找張五爺,給我傳個話,就說事情已經解決了,我特意向他賠罪,今晚約他在如意樓。”

“是。”

趙老三見夥計一溜煙的出去了,像是放下了壓在心口的石頭,長長地歎口氣——張五弟,不能怪哥哥我啊。官府隻查當鋪古玩玉器店,無論如何也不會查到你布莊的,隻能找你把東西接下了啊。

***

以貫通南北的朱雀大街為中軸,分東西兩區。沿東區自南向北數起,第三街第五坊,便是平康坊,東鄰東市。長安城內外無人不知平康坊,便是孩童也知曉“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的景象。無論是喜好吟詩弄文的貴族門閥,還是有富無貴的富庶商賈,亦或是街頭巷尾討生活的尋常百姓,赴京趕考尚未取得功名的舉子,都會在平康坊尋到他們的喜好。於是這平康坊也誕生了無數文人騷客神往不已的****之事,雖然結局多半讓人唏噓。

趙老三甫一踏進如意樓,就立刻有人迎了上來:“呦,趙三爺可是有些日子沒來我如意樓坐了。”

往日裏,聽著這招呼聲,趙老三都是笑著回應一兩句,然後挑個自己熟悉的,一翻快活。可今日他實在是沒這個心思,即便是想,那也得先將那件事情解決,畢竟身家性命要緊。

“曹媽媽,今日約了我兄弟有些事,勞煩安排個沒人打擾的廂房。”

“好嘞,隻要趙三爺您願意來,做什麼都好。”曹媽媽會意,一邊應了聲,一邊打著手勢招來個小廝,讓他領著趙老三。

那小廝也是個有眼力見的,領著趙老三七拐八拐到了最靠裏的一間房,“三爺您裏邊兒請,這是咱們樓裏最安靜的地兒了,一般人都不會往這來。”

趙老三滿意地點點頭,“你認識那永安坊張記布莊的張五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