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1 / 3)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

教研探索

作者:周偉

【摘要】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部分,學校辦學質量的優劣是通過各個班級來體現的,因此,關注班級,關注班級文化建設是每一個教育者特別是每一個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內容。如何讓自己的班級文化建設更充滿活力,積極健康的發展,是我們每個班主任的努力方向。

【關鍵詞】班級文化 建設途徑

班級是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形成的主要基地。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首先是作為一個人獨立存在,他的心理狀態、道德準則等都受到集體文化氛圍的影響和製約。反過來,班級裏每一個成員的心理狀態、道德準則也影響到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個社會需要一種文化,一個國家有自己的文化,一個學校應該有自己的文化,一個班級同樣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班級文化。

一、班級文化的含義

所謂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製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比如文學、藝術、教育等。用某名人的話來說“實質上文化歸根到底是一種終極關懷,包括人格、精神、道德準則等。”

班級文化是指圍繞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語言習慣、製度體係、班級風氣等的集合體。它不是一種剛性的、粗暴的、說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種充滿柔性的、溫和的、人文的精神、製度、關係和環境的綜合存在,是一種新的德育模式。

二、班級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學生在校期間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班集體中度過的,班集體是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重要的場所之一。通過製定一係列體現班級文化的規章製度和約定俗成的觀念規範,使學生從進校開始就耳濡目染,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與教育,並形成積極的道德情感,從而將道德認識內化、升華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從而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並且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良好的班級文化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靈魂。

2.凝聚功能。班級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現在,班級文化能把班級成員的個人利益與班級的命運和前途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使個人與班級“同甘共苦”。 追求意義是人的本性,人們在追求意義中可以獲得精神滿足,體驗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從而在內心產生一種巨大的驅動力。但這種各自為政的追求並不一定與班級目標一致。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寄托著他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體現著他們共同的心理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班級文化則能改變那種各自為政、以自我為中心、從個人角度出發來建立價值觀念的做法,樹立以班集體為中心,“班優我榮,班差我恥”的一體感,並通過獎懲形式,向學生說明這種價值觀的內涵,證明這種價值觀就意味著鮮花、讚揚、尊重乃至個人事業的成功等。從班集體出發,建立共同的價值體係,學生產生了強烈的集體意識,形成“同向合力”,統一學生的追求,把全班每位同學的力量凝聚成一個巨大的合力,使班集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全部功能。實踐表明,在班集體中,班級文化建設水平愈高,這種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愈容易得到體現。

3.約束功能。班集體嚴格規章製度的管理是帶有剛性的行為控製,而班級文化是班級的群體行為規範,是一種柔性的行為控製。一方麵,它通過將班集體共同價值觀向學生個人價值觀的內化,使班集體在理念上確定一種內在的自我控製的行為標準,規範、指導、約束著全班同學的行為。另一方麵,受強有力班級文化影響和熏陶的學生,將對班集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班級目標有透徹的領悟和深刻的理解,從而自覺地約束個人的行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為與班集體保持相同的價值取向。班級文化對成員的這種約束功能主要通過以下三條途徑得以實現:氛圍製約(環境、關係、風氣等);製度製約(規章、紀律、守則等);觀念製約(理念、道德、輿論等)。

4.協調功能。班級文化使全班同學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念,也就增加了他們相互之間的共同語言,因而能更好地溝通信息、交流感情、協調關係。班級文化猶如一種良好的潤滑劑,可以減少班集體內部之間的種種摩擦,營造一種團結一致、共同向上、和諧協調的良好氣氛,促進全班同學精神素質的提高,有利於班級目標的順利實現。

5.激勵功能。班級文化的中心內容是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強調非計劃、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並以此為出發點來協調和控製學生的行為,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使之為實現班級目標而努力奮鬥。

三、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

班級文化的內容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活動文化,班級製度文化和班級精神文化。高雅、形象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生動的活動文化能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能力;製度文化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靈魂。

1.“細心”營造良好的班級物質環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在說話”。教室、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潔、溫馨的教室與宿舍環境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與宿舍的環境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