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人物傳記(1)(1 / 3)

開山引河 傳承民族文化

——記黑龍江省蒙古學奠基人波·少布先生

波·少布先生是我從事蒙古學研究的老師,他淵博的學識、厚道的品格、濃濃的民族情感以及不知疲倦的鑽研精神,都給我留下深深的、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

我是在上初中時認識他的,那還是在“文化大革命”剛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同班同學梁維新是他的外甥,有一天梁維新同學去看望舅舅,我同往,便相識。剛見麵,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深刻而美好,個子不高,臉龐白皙,明亮的大眼睛,秀氣中透出聰慧與幹練。那時,他在縣商業科工作,聽說很有才華,科裏的大小材料都要經他的手寫出。後來,我在縣蒙古族中學任教員、校長,他先後在縣教育科、民委當領導,隨著請示、彙報的工作來往多了,個人關係也更密切。2007年我退居二線,任杜爾伯特文化研究會會長後,聘請波·少布先生出任學術顧問一職,來往更為頻繁,更為密切。可以說,我對杜爾伯特蒙古族曆史文化的研究,是在波·少布老師手把手的教導下開展起來的。

波·少布先生是甲戌年(1934年)生人,今年已八十高齡。他祖籍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台吉出身,為成吉思汗第三十一代孫。19世紀中葉後,土默特右旗鬧“八支箭”反壓迫運動,被清廷鎮壓。之後,在追究當地官員責任時,其祖先受牽連,被迫遷徙到杜爾伯特旗。他出生於杜爾伯特旗前新屯,在杜爾伯特縣生活工作了50年。回首這位耄耋老人的跌宕而輝煌的人生經曆,人們會有許多讚許的評論。我的評價是,波·少布先生人品如琰玉,事業如鑽石——品德秀美而光彩豔麗,處事溫和而意誌堅韌,工作勤奮而持之以恒,學術鑽研而成果斐然。他的人生閃光點很多,在杜爾伯特縣工作期間,先後任小學教員、商業科幹部、教育局視察員、副局長、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民委主任等職,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他都做出了令人嘖嘖稱羨的業績。尤其令世人仰慕的是,1985年調至哈爾濱任黑龍江省民族誌辦公室主任、《黑龍江民族叢刊》雜誌常務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後,他常年積累的蒙古族史學、蒙古族文化風俗方麵的調查、研究成果蓄勢勃發,進入了創作高峰期。他以蒙古學研究為中心,以黑龍江地方蒙古史研究為重點,出版專著24部,發表各類論文200餘篇,攝影作品200餘幅,十幾年間,著作頗豐。他43萬多字的代表作《黑龍江蒙古部落史》,一經出版,就在全國產生了積極而強烈的反響。1994年退休後,他仍然筆耕不輟,孜孜不倦地為黑龍江民族史學研究努力拚搏。他關心、關注民族文化事業,退休後仍擔任著黑龍江省民族研究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黑龍江蒙古學學會顧問、黑龍江蒙古語文學會會長、杜爾伯特文化研究會顧問等職。有一件事使我特別感動,那是2012年冬季,省民委語文處處長於鳳賢同誌退休後,《黑龍江蒙古語文》期刊編輯出版出現困難的時候,波老約我和研究會的駐會同誌到他家商談,提出讓杜爾伯特文化研究會協助有關同誌把《黑龍江蒙古語文》期刊辦下去的意見。因為杜爾伯特文化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杜爾伯特文化》期刊副主編包海同誌是《黑龍江蒙古語文》期刊的執行主編,所以,才找我們幾個談一談。對此,我在《黑龍江蒙古語文》第100期上專門發文談了我的感受:“波·少布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蒙古學專家、黑龍江省蒙古語文學會原會長。從任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黑龍江民族叢刊》主編起,就極力倡議並力促《黑龍江蒙古語文》期刊的創辦。在辦刊期間,就總體設計、欄目設定、稿件編排及內容要求、質量標準等都花費精力,給予指導。尤其感人的是,年已八旬的波老,2012年冬,又為了《黑龍江蒙古語文》期刊繼續辦下去和辦得好,專門召集有關同誌商討,對執行主編包海同誌和我們杜爾伯特文化研究會人員提出殷切希望。他對我省蒙古語文工作的關注、關切,他那對《黑龍江蒙古語文》期刊的殷殷之情,讓我們不僅肅然起敬,更是動容動心。波老在蒙古學界是個黃鍾大呂、烘雲托月之人,耄耋之年竟為《黑龍江蒙古語文》期刊麵臨停辦的險情哀毀骨立,晚輩們不隻汗顏,更應背城借一,奮鬥不止。”

縱觀波·少布先生拚搏奮鬥、刻苦鑽研的人生軌跡,我作為他的一位門生,可以驕傲地說,他的人生最輝煌亮麗的閃光點是黑龍江蒙古學研究,他是黑龍江蒙古學研究事業的導師、是黑龍江蒙古學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