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人物傳記(7)(1 / 3)

1985年春,我從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回來,特意到哈爾濱趙兄家中拜訪。他用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飲食——火鍋涮羊肉來招待我。飯後,沏上濃茶,在各自介紹近期情況後,我們倆又是無拘無束地暢談。我告訴他,我訂了《文史知識》期刊,從中受益頗多,於是,話題就轉入文化與曆史領域。從盤古開天到三皇五帝,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直神侃到孫中山推翻帝製、中華民國混亂割據及新中國的大一統。又從堯舜禹“公天下”到夏啟“家天下”,從先秦百家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一直神侃到儒、釋、道對中國文明發展的偉大作用。其間,他對曆史問題的深刻認識,總是給我以極大的啟發。臨行,他揮毫書寫“學無止境”的條幅送給我。

他對曆史問題有自己較為深刻的認識,對現實問題也有自己明確的看法。當年他對“文化大革命”的一些評價,對人生的感悟,現在看來都是正確的。我們相識於1975年9月,那時還沒有粉碎“四人幫”,談起“文革”運動,還是心有餘悸。但對批孔、批周公和造反奪權、打砸搶問題,我們的意見十分一致。他對儒家思想對中國文明發展中的曆史作用的肯定和對周恩來總理的崇敬,總是溢於言表。

趙榮光先生是個嚴於律己的人,言行舉止,溫良恭儉讓,注重職業操行,堪稱為人師表。他的善良、正直、博愛、堅韌的品格給與他交往的所有人都留下極好的印象。但在“文革”混亂時期,仍免不了常受到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誹謗。記得那一年寒假將至,他委托班級中叫宋德祿的學生拿著他給的錢在屯中代為選購兩隻純正老母雞,準備帶回家中孝敬父母。後來,聽人告知同班中某姓白的學生家長說“宋德祿給趙老師送雞,老師當然喜歡”。該事讓他震驚乃至憤怒,急忙讓宋德祿同學親登白姓人家之門鄭重說明。去年,我們倆在網上聊天,談及此事時,他還憂心忡忡,慨歎不已。便發來一封近期給自己所帶博士生的《備忘錄》以表心誌。現抄錄如下:

《關於誠公齋門拒收在讀弟子任何敬儀之備忘錄》

人言可畏處世危,三人成虎淆是非。

孔孟矯枉曾過正,屈宋檢點也蒙誹。

日月光下生暗晦,世人眼裏無矩規。

曾經買雞孝雙親,背後傳說學生饋。

注:1.《詩·鄭風·將仲子》:“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2.《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第三十》卷九:“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孔子、孟子約己之行多有矯枉過正處。

4.屈原、宋玉修身不謂不謹,然不實之批評既盛且行。

5.昔餘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民族中學(該校址位胡吉吐莫)任教期間,適逢寒假將至,曾委托所任主任班級中一位名宋德祿之漢族學生(我接班之前即為學習委員,老實敦厚,學習成績上遊)持鈔代為於本屯中選購兩隻純正老母雞,餘宰殺淨治後攜歸齊市家中孝奉父母。久後,竟聞人告:同班中某白姓蒙古族學生之家長人稱“屯大爺”“白賴”者生言:“宋德祿給趙老師送雞,老師當然喜歡。”該事初讓餘驚詫、震撼,繼則深悔愧。雖然,宋德祿曾親登其門鄭重說明,而餘之惕警心尤甚焉。

附,再告周鴻承並轉諸位門內弟子知悉:

昔孔、莊、墨諸子憤貴族屍位、人欲恣肆、世風奢靡、民生艱辛、良規不循、道德空論之世情時勢,遂相繼起而決然對立清標,謀道力行,以致矯枉過正,此誠勢所必然。夫通觀中外古今,凡處澆漓頹敗之世,必有大義耿介、擔當自命之士出,率先高蹈,風標卓立,以警醒社會、呼救時弊。

上天好生之德,庇趙某忝列師範,自愧德才不倫,故能日夜不懈四十餘年,學思不敢稍輟,戰戰兢兢、如臨如履,唯恐一字句之失而至貽害蒙羞。自幼年啟蒙以來,法古聖時賢,庭訓自律,老而彌堅。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