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貝內·烏斯曼,1923年生於塞內加爾的濟金朔爾一個沃洛夫族的漁民家庭。由於家境貧窮,他自幼隨父捕魚,除短短幾年的初級教育外,他再未受過正規教育,他不願按照父親的願望當漁民,尚未成年就到當時法屬西非的行政中心、重要的港口城市達喀爾謀生。先後做過鉛管工人、泥水匠、技工學徒、火車頭倉庫技師的助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被宗主國法國征召入伍,在“自由法國部隊”當汽車兵,曾在意大利和德國境內參加過反法西斯的戰役。戰後的1947年,他複員回到達喀爾,參加過達喀爾-尼日爾鐵路工人大罷工。幾年後他去了法國巴黎,在雷諾汽車廠當技工,後來,他又在馬賽度過了10年,在馬賽港作碼頭工人,並成為那裏碼頭搬運工會的領導人。
複雜的生活經曆,為作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黑人碼頭工》(1956)就是根據自己在馬賽當碼頭工人的經曆寫成的。這部小說雖然在藝術技巧上還不夠嫻熟,但作品的反殖民主義傾向卻十分鮮明,整個故事可以說是對種族歧視的控訴書。1957年他發表了第二部小說《祖國,我可愛的人民》(亦譯為《塞內加爾的兒子》)。這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作品,是作家的成名之作。
196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神的兒女》被認為是作家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反映鐵路工人罷工的小說。作家將工人罷工這一現代鬥爭方式放在民族解放運動的廣闊背景上,濃墨重彩地加以描繪,賦予反殖民主義的性質,表現了非洲工人階級的覺醒和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塑造了自覺鬥爭的工人典型。這在黑非洲文學史上是個創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部小說在藝術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它似一幅壯麗的曆史畫卷,不但塑造了眾多的屬於不同階級、階層的人物,而且色彩層次鮮明,細膩地刻畫了各種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巨大變化,從而表現了黑非洲人民由奴隸到戰士的曲折而複雜的轉變和發展過程。
如果說,《祖國,我可愛的人民》主要寫農民,《神的兒女》主要寫工人,那麼1964年發表的小說《全民投票》則第一次塑造了努力把自己的知識和才華獻給民族解放事業的知識分子的形象。這是一部以1958年全民投票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這次全民投票標誌著人民已經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殖民主義體係開始崩潰。
烏斯曼才思敏捷,是一位多產作家。除了上述作品外,他還發表過兩部中篇小說,即《維希·契奧讚涅,或私生女》和《彙票》(1965);一部短篇小說集《沃爾特來的人》(1962)。兩部中篇小說所反映的都是非洲國家獨立後的政治與社會問題,曾在1966年舉行的達喀爾藝術周上獲大文學獎。1973年他又發表了小說新作《哈拉》。
烏斯曼具有多方麵的藝術才能。1963年,他編導的故事影片《四輪馬車夫》在法國圖爾電影節上獲最佳作品獎,標誌著黑非洲電影得到國際上的承認,開始進入世界影壇。其後,他又編導了好幾部故事片,其中以鬧劇形式攝製的政治影片《彙票》,在1968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