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
西施、王昭君、貂嬋、楊貴妃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難道中國從春秋戰國至今兩千多年間真的隻有這四位美女嗎,當然不是。公元初的西漢就有六千萬人口,盛唐的人口更多,以二三十年為一代的話,至今累計存在過的人口數以十億計。如果其中有一半是女性,怎麼多人中間豈會隻有幾位美人。
但不要忘記,在攝影技術產生之前,人的相貌和身段是無法準確記錄下來的。能將人像畫得惟妙惟肖的畫家畢竟極少,有幸被他們畫的女人又有多少。據說王昭君被選入宮後,皇帝曾經讓畫師將後宮宮女一一畫像,以供選擇。偏偏畫師因為沒有得到王昭君的好處,故事將她畫醜了。要是王昭君以後沒有應征和親的機會,就隻能老死後宮,天下又有誰會知道她竟是位絕代佳人。
即使有被畫像的機會,還得看畫師的技藝。中國傳統的畫像講究傳神,不像西洋人物畫那樣寫實。而且人像畫幾乎不能複製,美女像又不會向公眾展示,能看到美女像的人大概屈指可數。
要看到真的美女就更難了。西施時代對婦女的約束還不那麼嚴格,但一旦她被送入吳王宮,就沒有多少人能見到她了。其他三位美人大致也是如此。而且古代華夏(漢族)婦女,特別是有身分的女性,一般都用服飾包得嚴嚴實實,除了身邊最親近的人外,根本欣賞不到她的形體之美。就是幾位美女在一起,能比的也隻有臉蛋。《孔雀東南飛》中讚揚美女時用了一句:十指削蔥根,大概隻有十根手指是暴露在外,可以描述的。
曆史上真正見過這四大美女的人寥寥無幾,更沒有人能將這幾位美女作一比較,連用畫像比較的條件也沒有。這些美女都是靠文人描繪而成,又通過文學作品擴大到民間,才廣泛流傳。而選中她們的原因,是她們都有一個或真或假的淒婉哀豔的故事。
西施可謂女性特工的鼻祖,為了國家利益暫別情人和家園,靠傾城美貌和高超手段打入敵人心髒,執行複國大計,不僅不辱使命,最終還如願以償,與範蠡逍遙江湖。王昭君自願遠赴漠北,使漢朝與匈奴的和好得以維持。當了一任“閼氏”(夫人)後,丈夫呼韓邪單於去世,又得根據匈奴習俗,當兒子輩的繼任單於的“閼氏”,終身無法返回故國。在《三國演義》中,貂嬋也負有特殊使命,成為王允滅董卓大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楊貴妃本是壽王的妃子,因被公公唐明皇看中,先被安排出家當女道士,再由公公接入宮內,成為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貴妃。以後又被當作導致安祿山叛亂的禍水,被最心愛的皇帝賜死。要是沒有這些史實或故事,長得再美的女人也不可能儕身美女之列,更難成“大美女”。如果不幸與昏君暴君有關,少不了留下妲己、褒姒那樣的惡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