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園地
作者:劉 岩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任何技能訓練要想成效顯著,都必須要有係列的套路,不能零打碎敲。搞作文訓練要有套路,這樣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裏用最高效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成績。把握好讓作文亮起來的思路,教給學生一些方法,授之以漁,作文才會一路耕耘,一路豐收!
1 扣題要“準”——文章的根
“扣題要準”是指按照作文要求作文,是否符合題意,是否符合文體要求。否則就是跑題,作文一旦跑題,就意味著徹底失敗。無論評分標準怎麼改,扣題還是跑題總是評價作文好壞的第一標準。要讀懂文章題目要求,感知題目意圖。如《這也是課堂》扣住“也”,抓住主要信息立意,最好寫在課外發生的事;如果寫課堂發生的事,就跑題了。
2 選材要“新”——文章的腦
“選材要新”,平常要學生做到關心生活、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國際風雲,堅持學習積累,這樣才能新。有些學生寫作總是離不開以前的舊材料,如《我的媽媽》,一寫到這樣的作文,就寫雨中送傘,發燒送“我”到醫院……沒有絲毫的創新。如果以新的視角新的筆觸新的見解就會給人一個驚喜。如寫媽媽下崗後,重新創業;或寫媽媽是一個善於學習、樂於學習的人。這樣會使人眼前一亮,吸引讀者的眼球。再如《我喜歡這樣的老師》,很多學生寫了老師是如何幫助關心“我”的,寫不出新意。而有的學生則把老師講課幽默風趣,教法獨特寫得栩栩如生,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總之,作文要變“人雲亦雲”為“己之所雲,人未曾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奇”。
3 立意要“深”——文章的魂
“立意要深”指作品一定要有高度和深度,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本質,觀點具有啟發性。如寫《門的變遷》,通過寫門由舊木門到豪華的鋼塑門的變化,寫出社會的日新月異的新氣象,這才能給人啟迪,發人深省。如作文《變化》,抓住奶奶這一鮮明的人物形象,用奶奶在新的形勢下改變自己圍繞著鍋台轉這一個現象,學習電腦並運用電腦和遠在國外的姑姑聯係這一選材來立意,不但具有時代特點,而且發人深省,震撼讀者的心靈。
4 標題要“雅”——文章的眼
“標題要雅”指好的題目就是成功的一半,“題好一半文”嘛。好的題目一定在其中展現主題才好,越有文采越好。一雙迷人的眼睛極有可能征服讀者,贏得讀者青睞。標題要雅,具體說就是題目要:1)新穎,透出新意,顯出別致,使人耳目一新;2)醒目,要讓人看到內涵和立意,使人產生頓悟;3)雋永,文貴含蓄,味道醇厚含而不露為雋永;4)典雅,典麗雅致,有文采,有韻味,有意境的標題,更能引人注目,令人讚歎。
5 感情要“真”——文章的心
“感情要真”指文章表達的感情是真摯的,這樣的文章才能打動人。沒有真情實感的作品隻是無病呻吟,價值不高,中學生作文是用我手寫我心,真情最重要。隻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感人。讀《背影》那樸實的語言,回味父親的背影,讓人在淚光中感悟父愛;讀《出師表》臨表涕零,忠心可鑒。這是被公認的動了真情的千古傑作。言為心聲,文貴有真情實感。
6 描寫要“全”——文章的血肉
一篇好的文章,要多種描寫方法同時運用。《背影》中,寫父親月台買橘子時的背影,不僅運用了語言、外貌描寫,還巧妙地運用了動詞如爬、攀、縮、微傾等,使偉大的父愛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際,震撼了讀者的心靈。《最後一課》中,運用生動的語言、動作、肖像、神態描寫方法,將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使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從而使文章活起來,達到感人的效果。文章在寫作的過程中如果再妙用修辭,如引用、比喻、設問、反問、對偶、誇張等,就會更使文章血肉豐滿。
7 結構要“巧”——文章的骨架
“結構要巧”指結構要靈活,多層次、多角度表現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