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見如故(1 / 2)

丁曉武聽到這番言語,心中再次浮起獵獵豪情,然而同時卻隱隱有些失望。原來那金雕並非跟自己心有靈犀,而是受人訓練,被別人派來幫自己忙的,那麼自己想象的那些所謂奇遇都是無稽之談。而且,自己剛才還非難人家不出手幫忙,其實人家早就路見不平一聲吼了,倘若不是及時放出了金雕,自己還不知道要被那豬斯拉拖向何方呢。想到這裏,他臉上又多了幾許慚愧。

“攀談了許久,在下還未問及壯士的姓名呢。”那青年男子向丁曉武問道。

“哦,在下姓丁,雙名曉武。”丁曉武正神遊別處,想都不想便脫口說道。

話一出口,他頓時就覺出不對,但已經無法更改了。他一臉苦相,稍微偏頭向旁邊瞥了瞥,果然見那宋癩子正用世上創紀錄的震驚眼神注視著他。

“雷哥,你搞什麼飛雞呀?不是叫方雷嗎?咋又冒出個什麼丁……什麼武的名頭來?”

“看來,壯士的大名不止一個啊,果然出類拔萃,連起名也異於常人。”青年漢子笑道。

“哦……那是……因為……”丁曉武搜腸刮肚,忽然急中生智,想出一個完全能被這時代人接受的理由。“不瞞仁兄說,在下的親生父親姓丁,有一位方姓結義兄弟,兩人是莫逆之交,而且都生了一個兒子。方姓老爹命裏不濟,兒子不到三歲就夭折了。我爹見他整日為此傷心痛哭,就對他說,老方,別難過,從此以後我的兒子就是你兒子,現在就把他過繼給你,讓他繼續叫你原來兒子的大名-方雷。於是乎,我就有了兩個名。”

“原來如此,壯士竟還有這麼一段奇遇,真是可喜可歎。”青年漢子默默點了點頭,也不知相沒相信丁曉武的鬼話。

“當然,我的名字還有另外一種解釋。”丁曉武靈機一動,又補充道:“在下其實姓丁名曉武,字方雷。”

青年漢子沒有回話。宋癩子卻傻呆呆望著他,半天才憋出一句話:“雷哥,你可真雷。”

“那麼,敢問仁兄尊姓大名。”丁曉武朝對方問道。

“在下……姓曹名堅,字永固,略陽臨渭人,氐人富戶,世代經商。”

丁曉武一聽,心想這人的爹媽怎麼給孩子取這個名字,曹堅曹堅,聽起來仿佛草菅人命一樣,實在拗口。不過劉牢之、宋金這兩人名字也不大順溜,看來這個時代人的起名方式跟後世不大一樣,讀起來越不順越好。

“原來是永固兄,在下久仰大名,如雷貫耳,失敬。”丁曉武在這個時代呆久了,有時也能文縐縐用詞。

“不敢。其實看模樣,我比丁兄還小上幾歲,以後丁兄盡管稱呼在下賢弟即可,我應對您執以兄禮。”曹堅恭敬道。

丁曉武聞言,心想聽這位曹賢弟稱兄道弟的說話口氣,是想和我拜把子啊。那桃園結義該怎麼說來著?他想了半天,卻實在記不起那句拜把子程序缺不了的台詞,抬頭看見對方期待已久的眼神,覺得這麼自己這麼老不說話很沒禮貌,於是大聲對曹堅道:“賢弟所言不差,咱倆一見如故,嗯……那麼……幹脆天作被地作床,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此言一出,連劉牢之都笑得嘴裏噴酒。“雷兄,你那是義結金蘭的用詞嗎?怎麼跟討飯乞丐的順口溜差不多?”

曹堅聽完卻哈哈大笑,“丁兄真是不拘一格啊,這句話雖有些不通,但也是吉祥如意,隻要傾心相交,說不說那些虛言全無所謂。“

隔了片刻,曹堅又說道:“丁兄的令尊處處為結義兄弟著想,看來也是位急公好義的仁義之士。不知他身在何方?小弟我能否有幸前去拜訪一下?”

丁曉武心想:我的這些身世都是瞎編杜撰的,你滿世界跑斷腿也找不到他們?還是趕緊讓你絕了念頭。於是,他做出一副悲痛的樣子,往肚裏灌了一口悶酒,想起前世馮小剛電影《1942》中的場景,淒涼歎道:“前些年,因為一場旱災,我的家鄉……山西,發生了吃的問題,我的父親和義父,都在那場災變中不幸……不幸……”他皺眉蹙額,聲音哽咽,再也說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