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漳水屠場(1 / 2)

“怎麼抓了一大群老外?”這是他腦海中的第一反應。

魏晉時代,羯族人屬於匈奴部落的一個分支,跟隨主人遷居漢地。他們和屬於黃種人的匈奴不同,帶有明顯歐羅巴白種的特征。眼前被圍住的這批羯人,個個高鼻窄臉,眼窩深陷,有的人甚至是金發碧眼,長得跟童話中的王子公主差不多。不過關於這些往事,丁曉武毫不知情,因此才會閃出那樣的想法。

其實在早先幾年,羯族人曾經遍布洛陽、鄴郡等中原城市,如果那時候丁曉武穿越過來,便會司空見慣。但屠胡令洶洶一下。羯族人立刻遭到了野蠻的****,短短幾個月就幾乎被殺得滅絕殆盡。現在被圍著的這批羯人,可以說是最後一群鄴城大**後的幸存者。

對於羯漢間的恩恩怨怨,丁曉武雖聽說了一些,但並不太清楚。今日來此,他也隻是盡一個當兵者的責任,至於羯奴該不該抓,該不該死,他沒有多想,也一概不敢多問。這是他為人處世的風格,管好自己,少在人前出頭,不要幹自己根本做不了的事情。在前世的廣告設計公司,他也是這麼應付主管的。

“爾等羯奴聽著,識相的,趕緊放下兵器投降。”沈麟司馬朗聲高叫道,“我大魏看在爾等誠心歸附的份上,可以饒恕爾等不死,若敢抗拒,則一概誅戮,婦孺不留。”

對麵的羯人沒有回應。男子們圍成一個半圓,將自己的妻兒母親護在當中。他們手裏緊緊握著一把把鋒利的短刃,寒光陰冷,森森奪目。

見此情景,沈麟目光一沉,手中長劍倏然舉起。

“大人且慢……”一個褐眼濃須的老者從對麵隊伍裏走出,向沈麟恭謹一揖,“大人,我等雖為羯人,但都是忠於大魏,忠於皇上的良民,隻想在這亂世間苟延殘喘,從未心生反意。求大人高抬貴手,行善積德,放我們渡河東去,我等將來會為大人立廟祭祀,傳頌大人恩德。”

“混賬!”沈麟一聽這話,卻突然發起火來,吼叫道:“你還說你不敢反,聖上治下的太平盛世,到你嘴裏竟成了苟延殘喘的亂世,如此詆毀謾罵聖上,這還不是在公然宣稱造反?”

老者一聽,渾身顫栗,慌忙長揖到地:“大人莫要動怒,小老兒無心失語,並非存心要辱沒皇上。大人要怪,責罰小老兒一人即可,其餘人等,就請大人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上,放過他們吧,求您了。”

老者說到這裏,已是熱淚縱橫,語聲凝噎。但對麵的沈麟依舊鐵麵冷臉,不為所動。老者身後忽然閃出一個少年,手舉利刃指著前方怒聲道:“爺爺,這班殺人不眨眼的中原狗根本聽不懂人話,何必對他們苦苦哀求,反正橫豎都是一死,咱們幹脆與他們拚了。”

沈麟臉上青氣大漲,手中利劍再次高高舉了起來。

老者抬起頭來,眼角還閃著晶瑩淚花,但語氣已變得冷若冰刀:“頭頂三尺有神靈,你今日怙惡不悛,來日必遭天譴。”

沈麟一怔,隨即仰頭大笑:“這話應該應驗在你們身上才對。爾等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宗廟,故有今天的報應。你竟然是非顛倒混淆黑白,豈非貽笑大方。”

丁曉武根本搞不懂羯人和中原人之間的恩怨情仇,聽他們對話感到莫名其妙,便向旁邊的一個伍長詢問。伍長便把當年後趙皇帝石虎一家的暴虐簡短講了一下,說道:“自從我大魏皇帝頒行殺胡令之後,羯奴便消亡殆盡,從此中原百姓重見天日,天下承平。可沒想到眼前這夥羯奴竟然躲進了當年石邃在鄴城附近修建的地下密宮中,逃過了官兵搜捕。他們還收買了幾個漢族人,為其輸送食物。這一躲竟躲了近兩年時間,始終無人知曉。直到有天幫助送飯的一名漢人因為賭錢把人打傷了,官府暗中追捕,不料無心插柳之間,竟然順藤摸瓜找到了密道入口。沈司馬趕緊組織人馬圍捕,然而羯奴警覺,聽出風聲,急向東邊逃亡,於是沈司馬就帶兵趕到了這裏。”

丁曉武品味著這個故事,搞不懂它聽上去為什麼那麼耳熟。驀然間,他腦海中閃過一部電影-《安妮日記》,對,就是這個。二戰時猶太小姑娘安妮一家為躲避納粹,藏進了阿姆斯特丹一所閣樓,與世隔絕,但最後還是沒能逃掉。原來這個故事的最初藍本竟起源於一千六百年前的中國,《安妮日記》則是後來的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