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慘狀,丁曉武不忍卒睹,隻是伸出一隻手,把宋癩子圓睜的雙眼輕輕合上。
“匡將軍。”丁曉武回頭問匡孝道:“這附近有什麼風水寶地嗎?宋金是我的昔日好友,我想把他好好安葬。”
匡孝道:“丁大人放心,宋兄弟的後事,我自會安排妥當的。”
丁曉武道了聲謝,隨後呆立當場,愣怔了半晌,始終默不作聲。
陳妙芸就站在不遠處,看到他始終鬱鬱寡歡,心中不忍,便走過來勸慰道:“丁大哥,宋金雖然情非得已,但畢竟背叛過你,你這麼對待他,已經是情深意重了。何況他的死是鮮卑人害的,你不必過於自責。”
“不,我不是自責,也不是為好友難過,我是在擔憂我們大夥現在的處境。”丁曉武悵然歎了口氣,“本來我是想帶著隊伍來江北求一塊安身之所,但是後來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災難接踵而來,被迫調整了所有計劃。現在雖然打退了鮮卑人,但卻失去了方向頭緒。海陵城小糧少,呆不下去。東南邊是謝安的北府軍,西南邊是陶侃的荊州兵,我一個也惹不起。北方,鮮卑人還未退走,不知道他們是否留有兵馬支援。所以,我現在是走投無路,沒有什麼地方可容安身。”
“不要急。”陳妙芸安慰道,“車到山前必有路,反正燕軍已被這一仗打怕了,短時間不會再來。我們在此地是安全的,可以先收拾殘局,安頓百姓,想辦法補充一些兵源糧秣。然後再做其他考慮。”
“賢弟,我想到一個人,咱們可以去投奔他,暫且安身立命。”一直在旁邊沉默的楊忠忽然像是憶起了什麼,忽然開口建言道。
“哦?楊大哥有什麼好主意,盡管直說。”丁曉武聽說有了出路,頓時來了興致,連聲急問。
“我們可以去投奔山東的李懷,他在青州一帶據有一片不大不小的地盤,軍民眾多,良田無數。我們去他那裏,不必為安置部下發愁。”
“李懷?他是何許人?”丁曉武奇怪問道。
楊忠道:“這李懷是李農的次子。李農過去曾是後趙國大司馬,後來和魏國皇帝冉閔一道起兵,誅殺了後趙末代君主石鑒,奪下了羯人的石氏江山。他與冉閔本是刎頸之交,但是因為反對冉閔稱帝,二人有了嫌隙齟齬。後冉閔忌憚李農位高權重,將其騙到內廷,與其三個兒子一起誅殺。李懷當時正帶兵防禦石祗,不在鄴城,因此逃過了一劫。現在他帶著父親留下的一點兵馬藏身於齊地的丘陵大澤之中,靠著地利天險艱難生存下來。我們帶著那麼多人馬去投奔,可以大大增強李懷的力量,因此一定會得到其首肯。”
丁曉武微微皺了皺眉,他想起水滸傳中那位梁山伯第一位頭領白衣秀士王倫,林衝和晁蓋吳用他們先後被逼上梁山。這些人的加入可大大抬升梁山的實力。但王倫卻一概不收,將他們統統打發下山。所慮者,無非是擔心其喧賓奪主,鵲巢鳩占。現在這個李懷,自己對其品性一無所知,是不是夜會有王倫這種心理,還不得而知,但他明白如今已無路可去,所以去投靠李農也是迫不得已,如果其拒收,那麼自己到時候也來個火並王倫之計策,也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