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鄉情依依(3 / 3)

月光灑落庭院

少年遭遇小提琴,在飄柔的弦曲上談情說愛。輕盈的夜曲褪去五顏六色的光彩,模擬月亮的清輝。

那棵高大的柿樹落下清瘦的身影。清風晃動熟透的果實,對月當歌,少年在純淨的月光下放聲清唱,表達真切的愛情。

幾聲清脆的犬吠驚醒孤單的夢,月亮似伊人的倩影,高懸於清幽的夜空上。

月光是純潔無邊的思念,如水的銀輝灑落庭院,四合院的圍牆圓滿一生的幸福。

螞蟻搬家

遙望高山大海,目睹世間紛擾,在我們視線難以觸及的地方,竟有一種微觀的秩序令人驚歎不已。

遷徙的群落排列成忙碌的隊伍,在這個細微的角落定然還有另一方天地,定然也能流傳語言與聲音。

一個共同承擔的命運為了生計奔波,在輾轉途中愈來愈清晰。

天將下雨的時候,每個渺小的軀體運載著數倍於自身的重量,不知疲倦地勞作,這樣的壯舉誰能知曉?我們難以想象這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遵循統一的號令,搬遷共同的家園。

也許你未曾看見也未曾聽聞,但你不能否認這種真實的存在。冥冥之中,尚有一種運行機製用於規範井然的秩序,細微處錯落有致,擁有一片夢想的天空。

水岸油菜花

在北方工作與生活的日子裏,我時常在夢裏流連於江南老家那片水岸的油菜花海裏,即使是窗外寒風呼嘯,我沉浸的夢境依然亮麗而溫暖。

往事如煙,柔情似水,蜿蜒的溪水猶如碧青的血液,從潮濕的心坎上流淌而過,漫過一個漸漸蘇醒的村莊。在這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時節裏,潺潺流水是三月裏最動聽的情歌。

輕風細雨滌清視線,清新浪漫的花朵臨水而生,傳播一個季節的佳音。

心胸因而寬展,天空因而明淨,在這清晰而開闊的視野裏,過路的烏影和行人的笑聲無處隱匿。

水岸油菜花一片金黃,分明開放於我舒展的心胸裏,更似一曲明快的合唱,一片流連的光彩,在天空與大地之間盡情演播春天。

在踏青時節坐上烏篷船踏水而行,更是江南水鄉一個頗具風情的樂事,喜笑顏開之時,穿梭遊蕩的槳聲出沒花海,顫抖的心靈深入春天,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陶醉於一種淡淡的殷憂裏。

山歌

山歌唱出山裏人最質樸的情感,山歌是最公開的情書。

山歌帶著生命的悸動回蕩於大山之間,猶如絢麗的彩練聞風起舞。

山歌唱出青年男女的心聲,林濤和烏鳴沐浴晨曦或晚霞,伴奏這種蕩氣回腸的歌聲。

山歌是愛情語言的載體,從遠古伊始,深愛發表在山歌裏,在輪回的歲月中傾心交流。

這種最生動的音符永無休止,延綿不息地傳遞高潮起伏的情意。

山歌在山裏誕生,更向廣闊的山外飄去。

小鎮一家的春節

聚散之間不會太長久,也不會太寬鬆,這一家人的聚首經過漫長的等待,走過遙遠的路程。

小鎮上這一家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離家創業都有出息。這一家的老人卻離不開小鎮,城裏的燈紅酒綠不是誘惑,古樸的小鎮生長著他們的根。

離家的孩子們都從不同方向趕回來了。回家看看他們依然健朗的雙親,看看小鎮的春節。這裏沒有奢華,沒有璀璨的霓虹與煙花,小鎮隻是一如既往地簡樸。

餐桌上擺滿家常菜,親人的笑語是醇香的美酒,在短促而擁擠的聚散間流連,他們陶醉,更深知孤獨的緣由。

聚散之間常有酒杯碰碎,淚水拋灑,他們在聚散的情節裏獲得休息,像花朵的開放與凋零,陽光照耀,露水垂青。在來來往往的岔路口,風中的花瓣修飾聚散的時間。

這一家男女老少除夕之夜都沒睡著,他們圍在一起看電視包餃子,團圓的歡樂洗卻一路塵。劈裏啪啦的爆竹聲不是喧吵,尋常冷清的小鎮喜氣洋洋,張燈結彩,在小鎮過年春意很濃,親情很深。

山居

山居依舊是往昔的模樣,粗獷古樸的風格讓人感受歲月的滄桑。考證其始建的年代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它們還是怡然自得,生活在山水之間,與之相處得那樣融洽與和諧。

山居的先人們如何想象得到?慧眼明眸相中了這一帶靈秀的山水,把它們界定為風景區,成為世人逃避喧囂的去處。而在此之前,這些山石砌造的居屋早已是大山天然的一體。

在山居主人古銅色的麵龐上,一代接著一代,遺傳大山特有的氣質。山居住在大山深遠的光陰裏,無論時世如何變換,從未遷移它們的根基。

山居駐守一帶絕世的風景,門前風月是無價的家產。清風吹送山裏的氣息,煩憂已然消逝,向紛擾的塵世假借一段清閑日子,任遐思漫遊,山外探詢的腳步接踵而來。

流淌的時光是明麗的線譜,叮咚的水花是靈動的音符,蜿蜒山澗的泉流是一曲漫溢的音樂。

敞開門戶的山居子孫們打出青山綠水的招牌,經營清風朗月,憨實的漢y-改換了祖傳居屋的門麵,笑迎八方來客。

快食麵、口香糖、香煙啤酒、易拉罐……琳琅滿目,如今的山裏風景獨好,行情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