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沉重,夢卻悄然生空,佛如一縷清晰的微風吹散沙塵,智慧而柔情的秋波洞悉時空。含蓄而飄逸的衣裙遠比羽翼出奇,亦真亦幻的形體輕盈地升遷,企及浮雲。
古老的神筆與天工砌造堅守的遺址,美麗而孤獨的靈魂沐浴風雨,沐浴八方探尋的目光。
遠去風煙,滯留屍骨為憑,苦難和艱辛成為曆史的主題。征戰和融合共敘悲歡,絲綢之路,鋪墊一段遙遠的史跡。
王陵、盜墓或考古
王者的遺風沒能代代延續,遺傳給他的後人,卻顯而易見,留在了這片他們長眠的荒地上。
黃沙漫飛中的馬蹄和廝殺聲漸行漸遠,卷走一個古老王朝經曆百年的榮華,逝者安息,但厚重的曆史永不瞑目。
至今無人膽敢貿然驚動你,這種依然霸氣十足的睡態。這一帶山麓背陰向陽,開闊的風水傾倒浩蕩的氣勢,尋蹤覓跡的探訪者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最突出的物證便是那些千年不敗、依然高聳的土堆。深埋的隱情何日在陽光下昭彰?人們尋找散落的碎片,似是而非的方塊形跡難以準確傳達先人的諭旨。
必定是王者早有先知,將那種與後代溝通的智慧和情感,托付給曆盡風霜、未曾泯滅的遺存。
有人在台麵上點燈,有人在暗箱裏操作——考古與盜墓,同是一母所生的兩兄弟,卻經營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生計。一條是黑道,一條是白道,千百年來爭奪不休。
在祖先的幽居處,有人昧著良心探尋一夜暴富的捷徑,將整個民族的飯碗占為己有。有人卻在回歸途中想望遙遠的家園,曆盡勞苦樂此不疲。
有人丟盡祖先的顏麵,有人卻倍加珍惜,在衰敗和腐化的暗穴中檢索,不朽的榮譽高於凡塵。
風雨頤和園
曆史告一段落,在頤和園楊柳依依的湖畔漫步,臨水的長廊是一道遺留的諭旨,我們走在風情萬種的畫廊中,遊興卻走不到盡頭。
故人西去,而風景依然如故,精雕細畫春花秋月、夏綠冬霜,我們在漫步中觸摸往事留在欄杆上的遺溫,曆史的長廊輕浮於煙波浩淼的湖麵上。
湖畔長廊穿過歲月的塵煙,像一排臨湖眺望的佳麗,婷婷玉立,道盡了滄桑,說盡了美。
突如其來一陣狂風驟雨,掀動輕波蕩漾的湖麵。禁讓人聯想起一百多年前在這個古國的近海時常發作的風浪,聯想那個掀風作浪的女人,以及一段圍繞她的曆史。
葉赫那拉氏,這個嬌媚的女人用美貌和權術謀取大清國的榮華,她顧不得濁浪滔天,揮霍這個王朝用來鎮海的銀兩,撼動愛新覺羅氏的江山。
究竟挖去多少土,移植來江南的水韻,才騰出一個昆明湖?又堆起多少土,才堆成山?搭建佛香閣登高望遠,“老佛爺”卻終未升天,該腐朽的腐朽,該遺臭的遺臭。
一陣狂風驟雨終於平息下來,浩大的園林依舊楊柳依依,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漫步長廊的遐想者,眺望平靜的湖水,平靜地遐想湖麵上飄渺的風煙。
沈園
在這座名聞遐邇的曆史名城裏,有一處早已廢棄的庭院。據說它在古時原是一處富貴人家的私有園林,雖說如今園內已經不見昔日的繁華勝景,但年年歲歲,草木依舊更替著枯榮,似乎在不斷向人們訴說著它那滄桑的變遷。